文 | 楊亞飛
編輯 | 喬芊
秋天裡的第一杯咖啡不會缺席,但正變得越來越甜。
咖啡品牌們今年的九月新品菜單裡,風味加法成了共同的主題:瑞幸搬出了一年前的蘋果絲絨拿鐵,Manner推出椰皇美式、百香果氣泡美式兩款新品,M Stand則推出了包括莓果、蜜瓜、荔枝等浮冰系列美式。
根據產地、氣候、海拔不同,咖啡豆本身有著豐富風味圖譜,但過去更多存在於精品咖啡館,對應著較高的購買成本。
新式咖啡連鎖們則在嘗試著另外一種產品路線,在保持原有價格帶的情況下,將水果、植物奶等各式風味原料和創新工藝悉數引入進來。
椰奶是風味咖啡的『新晉網紅』,大小咖啡連鎖都能找見它的身影。
這個產品最初由瑞幸帶火,根據瑞幸披露的2022年二季度財報,椰雲拿鐵自4月11日推出至二季度末已賣出超過2400萬杯。
在這一周前,其剛過完周歲生日的生椰拿鐵,期間累計賣出近1億杯。
與生椰拿鐵一起出圈的,還有瑞幸的供應商菲諾。
這家2015年成立的椰基植物奶供應鏈公司,大單品厚椰乳迄今已經推向包括瑞幸在內全國超過13萬家咖啡茶飲門店。
小紅書上不少人示范如何在家自制一杯生椰拿鐵,這助推菲諾在去年雙十一躋身天貓國貨植物蛋白飲料類目銷售Top1。
一位椰基植物奶創業者告訴36氪未來消費,過去的2021年,菲諾實現銷售額達7億元,其中B、C端分別貢獻4億元、3億元。
這在過去幾乎很難想象,供應商開拓C端市場有天然障礙,普遍在C端品牌認知低,且缺乏直接消費者需求洞察,很難做出適銷產品。
但菲諾顯然是個例外,借勢下遊咖啡賽道的火熱行情,原本幕後名不見經傳的他們,也實現了兩條腿走路。
同樣為瑞幸供貨的德馨食品,已先一步向IPO發起沖擊。
根據德馨招股書顯示,其向下遊供應的產品種類很多,包括多款飲品濃漿、風味糖漿、飲品小料等現制飲品配料系列。
除了瑞幸之外,德馨的客戶還有星巴克、奈雪的茶、7分甜、蜜雪冰城等飲品品牌。
其中在2021年,瑞幸取代星巴克成為其第一大客戶,貢獻了近1/4的銷售額。
咖啡飲料化,『特調』成了新標配
『好喝』是一切風味添加的核心。
咖啡本身具有成癮性的優勢,但作為舶來品,國內消費者多數並不買賬,『苦感』是普遍味覺認知。
在過去,各類風味咖啡也更多是出現在精品咖啡館的少數幾款特調菜單裡。
有著15年果汁、咖啡原料供應經驗的李鵬告訴36氪未來消費,相較於奶茶,咖啡對很多人來說『不好喝也不好看』,過去牛奶解決了一部分好喝的問題,而椰奶本身脂肪含量較高,會讓咖啡口感更飽滿。
類似果汁濃漿不僅更適口,也讓咖啡的層次感更鮮明,看起來更好看。
尤其對於沒有喝過咖啡的新用戶來說,風味加持的市場教育效果明顯。
由蜜雪在2017年孵化、主攻下沉市場的平價咖啡連鎖品牌幸運咖,菜單迭代後逐漸向風味靠攏,主打包括椰椰拿鐵、冰檸咖、桂花酒釀拿鐵等多款風味咖啡。
據36氪了解,幸運咖的產品直接定位是『咖啡風味的飲料』,2020年放開加盟以來擴張提速,在今年6月突破千店大關。
幸運咖部分門店特調原料
特調飲品也是精品咖啡品牌時萃咖啡的產品創新重點。
在2020年底開出第一家線下店時,時萃便嘗試推出5-6款特調飲品,如今包括氮氣和 創意風味兩個系列在內,特調咖啡如今占了時萃門店菜單約50%的比重。
『氮氮冰椰美式』是時萃的門店爆款特調產品之一,與常見的氮氣咖啡不同,時萃將氮氣註入椰青和咖啡液當中,『氮氣咖啡本質上是黑咖啡,對於大眾來說選擇還是比較難』時萃創始人范若愚告訴36氪未來消費,把氮氣跟冰椰做結合,既有咖啡風格,也有啤酒氣泡感和水果甜感,進一步降低用戶決策門檻。
時萃氮氮系列產品
風味咖啡的配料可選種類很多,且相比於椰奶、燕麥奶等植物奶有限選項,果味添加有更多原料類型,僅果汁便可以進一步分為純果汁、果醬、果蓉、凍果汁四類。
根據使用的種類不同,成本、口感、存儲條件有明顯區別。
李鵬告訴36氪未來消費,果汁裡應用最廣的是濃縮果汁,相對於鮮果,口味穩定性可以得到最大保證。
『鮮果是農作物,口味穩定性較低,沒法保證每顆水果的味道完全一模一樣』
方便運輸、儲存,是濃縮果汁的另一個顯著優點。
久謙咨詢去年10月針對行業專家的訪談顯示,在厚椰乳之前,2020年菲諾曾拿凍椰子單品主攻餐飲渠道,但市場反響平平。
碰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凍椰子需要冷鏈運輸以及冷凍保鮮,這拉高了門店整體使用成本。
盡管線下餐飲業過去一段時間整體遇冷,但咖啡連鎖化勢頭兇猛。
根據浙商證券援引行業數據統計,在今年上半年,門店數規模前十的咖啡品牌,均保持了擴張姿態。
此外,規模在300家-500家的咖啡連鎖品牌增速達到295.97%。
連鎖品牌們的繁榮,正帶領咖啡風味創新走向新的臺階。
有限的上遊選擇
與果茶相似,風味咖啡也體現出強時令性特征。
『青提的季節做青提,芒果的季節做芒果』 來自寧波的歪咖啡創始人曹玉志告訴36氪未來消費,歪咖啡不做反向季節水果,原因是成本較高,他們的常規做法是在水果末季進行收購,在工廠端加工成相應的咖啡特調果漿。
『鮮果不僅不標準,也易損耗』在曹玉志看來,相比於在門店端使用鮮果和糖漿進行調配,特調在上遊加工的方式標準化程度更高,成本也更低。
曹玉志認為,星巴克的模式無法復制,但新品牌產品創新機會仍很多,『無非是反向定制、自己做配方,這是核心』
果汁、鮮果等咖啡風味原料,在茶飲市場有先期應用基礎,並助推田野股份、寶立食品等原料供應商開啟上市進程。
蜜雪冰城、喜茶等茶飲連鎖的先期發展,也為咖啡風味創新提前鋪了一些路。
在范若愚看來,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茶飲品牌們已經把上遊的標準化做了一遍,其中的一部分供應鏈資源可以在咖啡復用,對於那些不能復用的部分,可以通過跟較小的工廠共建的形式同步推動,且配合度會更高。
相較於茶飲,咖啡的高毛利率水平,確實給各類品牌預留出足夠的『特調』空間。
但對於咖啡品牌們來說,上遊供應鏈目前可供選擇的空間並不高。
『大的企業喜歡做標準、規模化,但咖啡特調果汁相對仍比較初級』李鵬告訴36氪未來消費,國內特調果汁最大的三家供應商分別是鮮活、德馨食品、新的果汁,過去主要客戶是餐廳、奶茶店,但整體來說,相對於C端市場,ToB的特調果汁定制化程度高,市場規模普遍比較有限,在3億-10億元不等,更多是具有生產能力但體量更小的加工廠。
與茶飲上遊的繁榮類似,咖啡的連鎖化也會推動上遊供應鏈的發展。
相對於紅海競爭的茶飲市場,咖啡盡管看似潛力巨大,但這在短期並不會在多大程度打動上遊工廠。
曹玉志告訴36氪未來消費,相較於茶飲,咖啡的上遊供應鏈現在面臨著兩個難題,『小工廠缺的是加工技術,大工廠有相應的技術,但需要下遊業務體量,否則也不會做』
在曹玉志看來,咖啡與茶飲的一個明顯區別在於,資本進入先後順序不同。
『茶飲資本是後期的,咖啡資本是前期的。
資本的進入伴隨的是市場更激烈競爭,供應鏈、抗打擊和融資能力是關鍵,『否則就會被淘汰』
(本文首發於『36氪未來消費』ID:lslb168,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