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換帥,張勇請馬老師喝咖啡。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

歡迎前往關注閱讀全文。

很多人讓我解讀阿裡換帥,張勇下來,換上蔡崇信,就是那個馬雲背後的男人。

背景圖是園區中,倆人買咖啡,張勇說,記我賬上。

這個很意思,馬雲是老板,如果被老板請喝咖啡,這個,你懂得,會引來各種解讀。

不過現在還好,反過來,請老板喝咖啡。

不好笑的笑話說完了,我們進入正文。

我覺得這裡面就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張勇是誰。

2011年天貓成為獨立業務的時候,張勇就是天貓的總裁。

你站在一個非常大,幾十萬人的集團來看,那他實際上就相當於天貓這個山頭的老大。

後來我們知道,馬雲退休了,張勇接班。

第二個問題,這次換帥,馬雲說了什麼。

馬雲說的話裡面就一句重點,他說,看未來,淘寶是重點。

這句話很值得玩味。

當初從淘寶到天貓,實際上無論從大環境還是阿裡的小環境來看,這個決策都是沒有問題的。

大環境這個角度我們講過,目標是2035年,人均GDP3萬美金,別說阿裡決策的當年,即便現在,人均GDP也隻有1萬美金。

所以說,只要你相信2035年能達到這個目標,那麼消費升級是必然的。

這是大的環境,從這個角度看,淘寶切換到天貓,沒有任何決策問題吧?

那麼回到阿裡一路走來的歷程,阿裡興於淘寶,這個我們都知道。

但是阿裡也因為淘寶各種問題纏身,當年一度因為假貨,因為各種小商家的質量問題,以至於網購和義烏小商品市場關聯起來了。

京東一直走的都是所謂品質路線,在這個基礎上,天貓慢慢做起來,是符合阿裡當時需要的。

但是,你回顧這些年,尤其是2015年拼多多成立之後。

我們發現先是拼多多突飛猛進,再然後,接了這個勢頭的是抖音。

其實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什麼是拼多多?實際上就是早年的淘寶。

我2006年在淘寶上購物的時候,退貨率是非常高的,當時給我的感覺的確是義烏小商品市場。

但怎麼說呢,有時候沒辦法,線下某些東西你找不到,或者尋找的成本特別高,於是通過淘寶就顯得很必要。

而且它的確很便宜,便宜到匪夷所思,在那個以線下消費為主體的年代看起來。

但其他方面就不用講了,你可以認為那就是跳蚤市場,你不要指望有品控。

拼多多實際上就是最早年的淘寶。

淘寶經歷了很多事情,樹大招風,自己開始做打假,做品控之後,慢慢放棄了原有的陣地,拼多多接過去了。

我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拼多多發展得極其迅速,接下它勢頭的,是抖音。

你從這個視角看,答案呼之欲出,消費那什麼級了。

這個明顯與此前的判斷是對不上的,此前的判斷是消費升級,長期來看,消費就是升級。

但現實的數據顯示,對吧。

馬雲在這個時候,說阿裡要回歸淘寶,本身代表了他自己的商業判斷。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要和拼多多之類後來崛起的打價格戰,回到最初的模式上。

但是我們也很清楚,所謂價格戰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放棄品控。

如果放棄品控能贏,那隻能說明市場不需要品控,或者說消費者隻認價格。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是蔡崇信?

一家公司,如果是初創的年代,最重要的是風格,俗稱什麼樣的將軍帶出什麼樣的兵。

那個李雲龍帶過的兵,身上會有濃濃的李雲龍印記。

這是團隊創始初期。

到阿裡這麼大的規模,作為一個中年公司,中年大集團事業群,這個時候掛帥的人,其實隻有一個作用,就是各個山頭都服氣。

《雍正王朝》裡面有句臺詞,九阿哥舉薦老八做大將軍王,說:阿哥隻是坐橐兒,具體帶兵的有將軍。

事情的確是這麼個事情,你看劇情進展到後面,年羹堯接了大將軍的活兒,富寧安將軍不聽他的,帶著幾萬人離開,導致八萬人全軍覆沒。

說到底,這種主帥的位置,身份是至關重要的,俗稱你的資歷夠不夠。

阿裡這個隊伍,風平浪靜的時候能接這個位置的有十幾個,但是如果要改變艦隊陣型的時候,資歷夠的人隻有兩個。

一個是馬雲,一個是蔡崇信。

最初十八羅漢創業的時候,馬雲是老板,蔡崇信放棄了500多萬的年薪,跟著馬雲拿500塊的月薪,這就決定了他是二老板。

他的起點明顯和其他元老不一樣,人家最初就是金領。

馬雲因為什麼原因沒有重新回歸不清楚,也許是因為真的退休了,也許各種顧慮,但是二老板蔡崇信上陣,從身份上講,效果是一樣的。

其實前些年,關於國內像馬雲這批早早退休的創業者,國際上是有過提問的。

問他們為什麼退這麼早,畢竟都很年輕,B站的創始人32就退了,像黃崢41就退了,劉強東46就退了,馬雲算很晚了,55才退。

55也是非常非常年輕的,放在國際上看,很多富豪都是做到70多歲,80歲。

所以我們發現過去這些年,你很難聽到商業大佬的聲音,都去打高爾夫享受生活了。

蔡崇信其實也早早就買籃球隊,玩體育圈去了。

我以前給出過一個觀點,我說大學生群體的就業,是共識經濟左右的。

換句話說,資本市場越活躍,創業者越多,投資越熱,就是你看到以前馬老師很招搖的樣子,到處做人生導師,資本市場燒錢圈地的那些年,那些年,大學生是最容易找到高薪工作,最容易掙錢的。

你反過來,如果你在市場上聽不到一個商業大佬的聲音,如果富老頭都去養老了,那麼大學生群體是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的。

工作始終有,但比較偏藍領。

所以我用了心儀兩個字。

大學生實際上想要做的還是那種創業公司,一開始月薪就幾萬,萬一上市了財務自由。

這種工作,純粹依賴共識經濟,依賴資本市場,依賴風投活躍程度。

所以我以前說過一句話,我說,討厭資本活躍的不應該是大學生,應該是藍領工人。

因為如果大學生賺錢快了,實際上就顯得同齡的藍領工人賺錢慢了,所以藍領工人應該反感那些所謂的科技富豪,反感資本市場。

你看美國的網絡輿論,就是我說的這樣,他們的鐵銹地帶,那些中年大叔,是非常反感矽谷和華爾街的。

他們的大學生不反感這個,因為利益一致。

我們是很有意思的,你會發現很魔幻,就是說網上的大學生的言論,和自己的實際利益,是對不上的。

這不是大學生一個群體的現象,其實過去很多年,很多領域,很多群體都是這樣。

你比如還是博客的年代,那些買了房子的人,他們是維護開發商形象的,那些還沒有買房子的人,是痛斥開發商的。

這個就很魔幻。

買了房子的人,他將來是要賣房子的,作為二手房房東,你和開發商是競爭關系,你應該巴不得開發商都不要造新房子了,這樣才能減少市場供應,才對你有利。

同樣,沒有買房子的人,你將來是要買房子的,作為買家,你應該希望開發商越多越好,每年新開發的一手房越多越好,這樣才能增加市場供應,打壓二手房房東的賣價,才能為自己贏得實惠。

現實中我們發現,這兩個群體是截然相反的,屁股都坐在對方的椅子上,實際上都在為對方的利益說話,而且還能吵得不可開交,從論壇時代吵到視頻時代。

不過話說回來,挺好,說明天真的人,還是大多數。

如果每個人都那麼拎得清,這個世界真的會很無聊的。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

歡迎前往關注閱讀全文。

阿裡換帥,張勇請馬老師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