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定焦《ID:dingjiaoone》,作者:向園,編輯:方展博
三年回歸正軌,再陷低價泥潭,下沉市場遇敵。
中國咖啡江湖上演著一場翻盤大戰。
『誰還記得速溶咖啡時代的雀巢、麥斯威爾?』咖啡從業者關叢說,現磨咖啡時代,本土品牌的風頭完全蓋過了國外品牌。
一說起咖啡,過去很多人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星巴克,現在可能換成了瑞幸,『也可能是Nowwa《挪瓦》咖啡或者Manner』,關叢更願意把中國咖啡市場的變化,稱之為咖啡產業大翻盤。
全球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一直被咖啡行業當作一個衡量標準。
把時間拉回到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開出中國內地第一家門店,直到18年後的2017年10月,瑞幸的第一家店才起步,位於5公裡以外的北京銀河SOHO。
盡管公眾對瑞幸的評價毀譽參半,但它是咖啡江湖上一個值得研究的樣本。
從開出第一家門店到上市隻用了19個月,它創造了最快的IPO神話;從納斯達克圓夢到被迫退市隻用了13個月,它自曝財務造假22億,引發商業史上驚天醜聞;如今,退市三年後,它在今年6月沖到了一萬家門店,比入華24年的星巴克多了近四千家。
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對瑞幸起死回生過程中待解的謎題。
舊瑞幸靠著燒錢補貼高歌猛進,一朝爆雷,公司幾乎走向全面崩盤,但過去三年多,它是怎麼沖到上萬家店的?
瑞幸進入萬店時代,外界對此的一種解讀是:早年瑞幸『碰瓷』星巴克,現在吹過的牛皮終於實現了。
曾經以挑戰者姿態出道的瑞幸,真的超越星巴克了嗎?
危機爆發後,瑞幸的盈利能力反而逐漸向好,2022年躋身百億營收俱樂部,目前在粉單市場《從納斯達克、紐交所退市的公司,可去粉單市場交易》的股價為27美元,相比當年在納斯達克17美元的發行價,超出59%。
今天的瑞幸,『上岸』了嗎?
從這些疑問入手,本文試圖探究瑞幸逆風翻盤的A面與尚待攻堅的B面。
01 瑞幸萬店:三分之一靠加盟
某種意義上,瑞幸這一國內首個萬店連鎖的咖啡品牌,成了中國咖啡模式的代言人,並吸引了一大批咖啡項目的對標。
外界最好奇的是,在資本市場信譽受損的瑞幸,為什麼門店端沒有崩潰?它是怎麼用三年時間把門店數翻了一番的?
定焦制圖
答案是,開更多快取店《財報中稱Pick-up stores》和更多加盟店。
今年6月,瑞幸官方宣佈開到萬家,未公佈具體店型的比例。
據2023年一季度業績,瑞幸9351家門店中,三分之一即3041家是加盟店;三分之二是自營店。
6310間自營店中,快取店是絕對主力。
比例從2019年起就超過95%,而瑞幸財報上一次公佈這一數據是2021年年報,比例達97%。
即便按照95%的比例推測,到今年一季度,瑞幸快取店約有5994間,實際可能更多。
對比瑞幸爆雷前2019年第四季度的門店數量,282間加盟店、4239間快取店——瑞幸從千店走向萬店,最大變量是加盟。
對比爆雷前後的地盤,舊瑞幸主攻一二線城市,新瑞幸在『加密』高線城市的基礎上,進入了低線城市,變量也是加盟店。
定焦制圖
加盟並非新瑞幸才有的模式。
舊瑞幸從2019年9月啟動加盟,到當年年底開出282間加盟店,占比不到6%。
瑞幸2020年初曝出財務造假,直到2021年才重啟加盟,2022年加盟比例直線上漲;發展到今年一季度,近一萬店裡,接近三分之一是加盟店。
為什麼加盟商沒有大面積受到瑞幸爆雷事件的影響?結合多位加盟商的觀點,核心原因是條件誘人、經營穩定。
瑞幸早期加盟商楊哲表示,瑞幸不直接收加盟費,也不像很多品牌按營業額收傭金,而是對加盟商進行毛利抽成。
具體來說,扣掉原材料成本後,若毛利超過2萬元,會以階梯的形式按比例抽成。
瑞幸和加盟商分享利潤,看起來賺得少了,但實際上,這對於危機中的瑞幸來說,是一筆相當劃算的買賣。
楊哲說,越下沉的市場情況越復雜,即便是連鎖品牌也缺乏租賃議價能力;反而是當地的加盟商能以更優惠的租金拿到最佳點位,也有更適應當地的經營智慧。
不過,瑞幸加盟模式目前跑得通,最根本的還是讓加盟商看到了賺錢的希望。
一位2021年開店的瑞幸加盟商周祥表示,他在2020年初了解過瑞幸的加盟政策,但爆雷醜聞打亂了他的節奏,一年多後,通過圈子裡的人詳細了解後,最終決定加盟。
『瑞幸加盟商可以看到實時查看門店訂單、營業額這些數據』,周祥說,這打消了他的很多疑慮。
他算了一筆賬,自己開這家瑞幸的成本在40萬左右,總部負責門店選址、裝修,承擔低折扣補貼,還會共享一些營銷推廣資源,14個月左右回本。
『大多數加盟商的回本周期是一年到一年半』據周祥了解,瑞幸對加盟店的扶持較多,整體回本速度對比其他加盟品牌還算比較快的。
關注咖啡賽道的投資人喬南這樣總結瑞幸的擴張策略——直營快取店『加密』高線城市,加盟模式拓展低線城市。
在一二線城市,靠自營的快取店加大門店密度,門店面積較小、20到30平米左右,租金較低;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以加盟店為主,分攤經營風險,店型以50平米以上的優享店為主,比快取店多了休閑區。
目前在咖啡市場,主流本土品牌多數是小店模式或加盟模式。
相比大店和直營,進入壁壘沒那麼高,競爭也更激烈。
大店綜合模式&小店模式&精品部分咖啡品牌梳理
Manner咖啡誕生於中國咖啡文化最濃厚的城市上海,自2015年成立起,就是靠小店模式打天下。
同樣主打小店模型的品牌還有蜜雪冰城旗下幸運咖、Nowwa咖啡。
它們中除了Manner是自營,門店規模不足千家,其他玩家都是加盟模式,門店數在1500家以上。
瑞幸是直營小店+加盟兩種模式的結合,整體的運營模式更輕、管理成本更低,跑得更快。
02 瑞幸離星巴克還有多遠?
跑到今年6月5日,瑞幸咖啡門店數突破一萬大關,相當於星巴克中國門店數量的1.6倍。
截至今年4月2日,星巴克在全球市場有3.66萬家店,中國市場6243家店。
『全面超過星巴克』,這是2019年初,瑞幸剛成立幾個月後下的『戰書』。
一年後,針對瑞幸財務造假醜聞,市面上一度興起了反思潮。
一種觀點是,彼時全球流動性過剩,導致這種『吹牛皮』式的商業思維大為流行。
今天,瑞幸進入萬店時代,市面上出現更多拿它和星巴克直接比較的聲音。
如果隻對比兩家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瑞幸領先。
定焦制圖
早在2019年底,瑞幸門店數首次超過星巴克。
瑞幸4507家店,星巴克中國4123家店。
2020年瑞幸『東窗事發』後,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基本保持著每年凈增600家門店的速度。
但『翻身』後的瑞幸顯然更瘋狂,兩家的門店數從旗鼓相當到差距逐漸拉大。
算一筆賬:今年第一季度,每新開1家星巴克,就有5家瑞幸門店落地;而這三個月,平均每2小時就新開一家瑞幸。
作為進入中國市場24年的國際咖啡巨頭,星巴克的開店速度為什麼比不上成立不到6年的瑞幸?不止一位咖啡行業從業者認為,兩家在門店數量上沒有可比性。
瑞幸萬店中有三千多家加盟店,而星巴克六千多家中國門店全部是自營,星巴克就『差』在加盟店上。
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新進到一個市場會以加盟店試水,但如果對這個市場有足夠的信心,會改為自營為主。
自2018年起,星巴克中國門店全部改為自營。
照目前的擴張速度,星巴克中國從數量上似乎很難反超瑞幸,不過,多位從業者強調,因品牌定位不同,兩家模式各有千秋,但在營收規模和門店分佈方面,星巴克仍是行業老大。
論營收規模,星巴克中國領先瑞幸。
以最新數據為例,星巴克財報顯示,2023年1月2日-4月2日,中國市場營收約8億美元,約合54億元;瑞幸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44億元。
如果平均到單店銷售額,瑞幸和星巴克中國的差距會更大。
對比門店分佈,咖啡品牌創業者付樂說,因為入場早,星巴克在一線城市的門店數量和優質點位,有絕對優勢。
它提供社交空間、價格區間31-39元,接近半數門店位於購物中心。
瑞幸是『快咖啡』的代表,靠小店+加盟模式,在新一線城市和部分下沉市場的門店數占優。
它鼓勵自提或外送、價格10-25元,有半數門店在寫字樓和學校裡。
因星巴克中國披露的信息較少,兩者對比的維度有限。
不過,近年來,星巴克中國業績下滑、市場份額被蠶食,也是不爭的事實。
公開資料顯示,星巴克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巔峰時期的51%,下滑到了2020年的36.4%,與之相對的是,瑞幸2020年的市場份額上升到了6.8%。
這一起一落的行業背景是,中國咖啡市場逐漸形成了清晰的價格帶,星巴克和瑞幸分別是高端和平價的絕對頭部玩家,而這種雙寡頭的局面必然會長期存在。
星巴克中國綜合實力最強。
付樂稱,它的品牌建設、供應鏈、點位和運營依然是業內最強。
瑞幸門店規模領跑,而且在『快咖啡』賽道裡一騎絕塵。
付樂稱,它憑借數字化的門店選址、本土化的產品研發和社群運營,和星巴克形成了錯位競爭。
早期的瑞幸從星巴克身上學到了相似的戰略:從高線城市起步,往低線滲透;區域上,主攻對咖啡接受度更高的華東、華南地區。
新瑞幸要加速下沉,進入更廣闊的低線市場,還得找一條新路子。
03 瑞幸如何翻身?
如今的瑞幸已經進入萬店時代,以至於很多人已經忘了,這是一場逆風翻盤。
2020年4月,瑞幸自曝財務造假22億,虛構了超過40%的收入以及大部分利潤;6月,其從納斯達克退市,轉至粉單市場交易。
在退市後,幾乎走向崩盤的瑞幸,通過外部融資和內部自救,解決賠償和債務問題,並重組管理團隊、穩定股權結構。
定焦制圖
到2021年,瑞幸接近盈虧平衡點。
扣除重組費用以及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SEC和解費用,調整後凈虧損為216萬元。
2022年瑞幸真正扭虧為盈,收入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營業利潤首次盈利,達到11.56億元。
2022年11月,就連曾經做空瑞幸的幕後推手雪湖資本,也成了這家公司的股東,其創始人馬自銘稱,『瑞幸咖啡的浴火重生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跡』。
外界一直都有一個疑問:瑞幸是怎麼翻身的?
喬南對爆雷前後的瑞幸做過深度復盤,據他總結,是因為瑞幸第一時間針對運營、戰略、營銷多個層面進行了全方位調整。
在點位覆蓋上,舊瑞幸占據先機,爆雷後還能保持點位優勢,是因為它在運營端的『兩減兩加』。
『兩加』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增加快取店和加盟店。
『兩減』則是關掉虧損門店,停止規劃外賣廚房店。
曝出造假事件後,瑞幸首先關掉了一千餘家直營店,其中多數是2019年開的新店。
瑞幸店型分三種,快取店、外賣廚房店和悠享店。
其中,外賣廚房店是做外賣的主力店型,但咖啡外送的履約成本過高,外賣業務很難盈利,自此,瑞幸走向自取為主、外賣補充的模式,往『快咖啡』的方向又進了一步。
在戰略端,瑞幸立即砍掉了不成熟的商業模式。
分兩步走,一步是調整無人零售戰略,砍掉無人售賣機『瑞劃算』,把現有的無人咖啡機『瑞即購』作為快取店的補充;另一步是把奶茶獨立品牌小鹿茶重新並入瑞幸,門店陸續砍掉,小鹿茶加盟商翻成瑞幸。
瑞幸在營銷端的調整,首先是停止『撒錢』,品牌定位從專業性走向年輕化。
瑞幸爆雷的誘因是,僅通過高額補貼、快速擴店來提高估值,這導致現金流持續吃緊。
遭遇重創後,瑞幸馬上停止燒錢。
曾經補貼開路的瑞幸,取消『外送滿額包運費』的規則;逐步停止免費類的營銷活動,一折兩折的低價折扣逐漸淡出。
一度是分眾傳媒大客戶的瑞幸,不再撒錢投廣告,轉頭開始做社群化的運營拉新。
例如,利用微信分享送咖啡由私域系統發券。
『瑞幸在這方面調整很快,有Tims咖啡的影子』,一位關注瑞幸咖啡的從業者稱,Tims咖啡從入華第一天起就做私域流量。
過去品牌定位突出高級感的瑞幸,在爆雷後開始強調年輕感。
代言人從湯唯、張震等,變成谷愛凌、劉畊宏等,目的是吸引90後甚至00後的眼球。
『咖啡+奶茶』的產品策略,讓瑞幸抓住了非咖啡愛好者、但有提神需求的群體。
爆雷之後,瑞幸幾乎每半年都有爆款:2020年的厚乳拿鐵,2021年的生椰拿鐵、絲絨拿鐵,2022年的椰雲拿鐵、生酪拿鐵。
當然,推新能力背後是瑞幸形成了體系化、數字化的研發機制。
瑞幸的月均交易客戶數《即消費用戶數》,從2020Q1的661萬人,到2023年Q1已經漲到2950萬,相當於爆雷前的4.5倍。
定焦制圖
總結來看,瑞幸能逆風翻盤或許是走對了關鍵的四步:借加盟模式下沉的策略,改善了租金費用;弱化外賣鼓勵自提,優化了配送成本;補貼退坡以及把品牌和用戶運營整合在一起的策略,改善了銷售費用;出圈的爆款產品,貢獻收入的大頭,而且成了瑞幸出圈的重要一環。
如果給以上因素排個順序,『渠道是首要因素』,一位有十多年從業經驗的咖啡創業者稱。
在他看來,瑞幸逆轉,是靠渠道和時間——幾千家門店的強渠道和過去6年的培養期,讓量變引發質變。
『產品創新是表象,有強渠道做承接是核心,有了這個前提,市場要什麼產品給就好了 』他補充道。
04 瑞幸『上岸』了嗎?
今天走進一家瑞幸門店,詢問來買咖啡的00後,恐怕他們已經不記得瑞幸的造假醜聞。
這起轟動一時的財務造假事件,最終被認為是公司治理的問題,而不是咖啡品類的『鍋』,咖啡再度成為新消費投資的最熱賽道。
但走出造假泥沼的瑞幸,並不是高枕無憂。
喬南稱,瑞幸還有價格戰、下沉戰需要應對。
先看價格戰。
一句話總結:難得盈利的瑞幸,如今又被對手拖入了低價泥潭。
價格戰曾經讓瑞幸快速起家,它的客單價在2020年之前不到10元,如今漲到15元。
和其他主流現制咖啡品牌相比,瑞幸的產品性價比比較高,但即便『翻身』之後,瑞幸似乎也不敢大張旗鼓漲價,而是通過調整優惠券機制實現低調提價。
例如,付樂對比後發現,2022年第一季度,瑞幸全線飲品提價1-2元。
但今年4月起,瑞幸突然又搞起了9塊9的店慶活動。
瑞幸咖啡內部人士對媒體透露,9.9元的價格戰要打兩到三年,至少持續到2024年底。
這個動作被看作是,瑞幸在庫迪咖啡壓力下的被迫應戰。
由原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原CEO錢治亞打造的新品牌庫迪咖啡,用『1元喝咖啡』拉低了價格下限,被從業者認為是『轉化瑞幸用戶』,而且兩家也非常『默契』地在下沉市場相遇,爭奪小鎮客流和加盟商。
反映在財報上,瑞幸過去的適當提價,加之發展新用戶,拉高了瑞幸直營店的毛利率、經營利潤率。
再打價格戰,盈利能力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瑞幸打價格戰還有一個意圖:更快下沉』前瑞幸員工程亮表示,目前直營門店是瑞幸收入的大頭,但公司未來的擴張重點是,門店下沉,發展加盟業態。
可以說,靠平價咖啡+飲料咖啡,瑞幸捅破了國內咖啡市場的天花板,也因此更快滲透到非咖啡用戶群,包括下沉市場。
但問題是,下沉市場能承載多少咖啡店,激烈競爭下瑞幸能跑多快?
關注下沉餐飲市場的投資人梁風分析,伴隨互聯網用戶不斷下沉、小鎮青年更註重生活方式消費,咖啡在下沉市場開始擴容,瑞幸吃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
目前,瑞幸有1/4的門店在三線及以下城市。
程亮了解到,瑞幸會把加盟店的比例提到四成甚至更高。
事實也是,萬店瑞幸還在爭搶加盟商。
今年5月底,瑞幸開放了『帶店加盟』,意圖很明顯,試圖讓一些已經租好店鋪或有自有產權商鋪的投資者,轉投瑞幸。
Nowwa咖啡嘗試過帶店加盟的模式,它目前是中國咖啡連鎖品牌裡規模僅次於瑞幸的一家。
但要說低線市場的咖啡消費,能支撐起多少家連鎖品牌,梁風認為要打個問號。
下沉市場咖啡消費基礎不足,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咖啡品牌佈局的是高線城市,隻有幸運咖是用加盟模式主攻二到四線城市,主要借助的還是背後公司蜜雪冰城的經驗。
據他觀察,目前瑞幸和幸運咖在低線城市的規模旗鼓相當,但下沉市場容量本身有限,以低價策略為主的幸運咖,已經給瑞幸造成一定壓力。
截至7月5日,窄門餐眼顯示,幸運咖門店數2566家。
梁風透露,2023年幸運咖有加速拓店的計劃。
幾經波折的瑞幸已經狂奔六年。
從2017年-2019年的嶄露頭角、蒙眼狂奔,2019年-2020年的登陸美股、全面擴張,再到2020年至今的近乎崩盤、回歸正軌,瑞幸東山再起、完成重組後,將在納斯達克重新上市的消息也不時傳出。
瑞幸還能重返資本市場嗎?喬南說,如果有那一天,並不意外,瑞幸持續開店、市占率高才是重要指標。
換言之,萬店瑞幸還不能停下腳步,更不能再犯錯。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關叢、付樂、周祥、楊哲、喬南、程亮、梁風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