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長期由於各種影音產品的洗腦成為國人年輕、時尚、浪漫、富足、現代、開放的象征,受到越來越多的國人追捧。
多少小城市或者鄉鎮農村出身的年輕人進到大城市求學或打工,第一次喝到咖啡館的咖啡時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雖然咖啡的味道大多數人一開始並不會喜歡。
這種把咖啡和現代化掛鉤的心態在整個東亞從日韓到港臺到越南都很普遍,尤其韓國和臺灣對開咖啡館和面包房的熱愛就像韓國的基督徒一樣遠比歐美更激進。
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的是,咖啡原產自埃塞俄比亞,本來是奧斯曼帝國從埃及到阿拉伯半島到土耳其流行的飲料,埃塞的咖啡運到阿拉伯半島要先到也門一個叫摩卡的港口城市轉運,摩卡的稱謂由此而來。
咖啡成為世界性飲料並和歐美文化深度綁定,則是歐洲人五百多年殖民史的結果。
按說咖啡隻是給中國人多一種飲料選擇,無可厚非,但是咖啡在中國確實帶有一定的文化侵略甚至意識形態進攻色彩。
原因大概是紅色年代破壞了之前中國大部分地區城鄉的茶館文化,而在之前的二十年裡茶的形象兩極分化,要麼是工人農民教師群窮幹部老男人的窮講究,要麼是官商學勾勾搭搭的中介物,茶館也成了混社會中老年人談事的地方,大城市70後、小地方80後往後的年輕人對這種茶文化大多數是無感甚至隱約反感的。
在各種文化光環照耀下,咖啡店的生意當然好,中國成了星巴克最大市場不說,中國人自己還做出了瑞幸。
十幾年前我上大學時大多數大學生還並沒有喝咖啡的習慣《雖然已經有少數人買雀巢速溶咖啡提神》,現在好像點個冰美式什麼的已經成了大中小城市無數年輕人的日常。
中國上千年的茶文化和幾百年的泡茶習俗迄今還是沒找到和青年文化結合的很好接口,反而倒是臺灣人做大的奶茶產業扳回一局,現在網紅奶茶店也有不少,企業規模還是無法和瑞幸和星巴克比,看看以後會不會有什麼轉機吧,也希望中國幾百年的泡茶文化能得到商業發展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