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咖啡,靠掛杯的絲滑吸引年輕人嗎?

茅臺咖啡,靠掛杯的絲滑吸引年輕人嗎?

瑞幸的成功吸引了眾多跨界廠商介入到咖啡市場,賣房地產的,賣鞋的,賣藥的、賣包子的,加油的、賣酒的,甚至中國郵政都跨界做起了咖啡生意,至於一些連鎖咖啡『作坊』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地湧現出來。

相對於專註做咖啡的店鋪人們還可以理解,哪些跨界而來的企業也紛紛湧入到咖啡市場,究竟是為什麼?

不由得不讓人聯想到當年房地產火爆的時候,多少企業都紛紛進入一般,這個市場真的利潤那麼大嗎?還是門檻如此之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任何的技術含量。

事實恐怕也是如此,雖然能夠做到瑞幸這麼龐大不易,但在一定范圍內或者一定的門簾內做到相對的生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為何諸多企業都要跨界做咖啡的一個內因吧。

當然,既然是跨界而來,就沒有完全把咖啡當作一個主營,而僅僅是一個補充,甚至對一些企業來說,補充都談不上,隻是一種高調地宣佈『主權』,在自己主營之外的一個搭子,一個點綴罷了。

因為咖啡做不出規模,自然也談不上多大的盈利或者多麼好的利潤。

對於茅臺酒集團也要介入到咖啡市場,我們觀察應該是茅臺雪糕的成功之後的又一種跨界嘗試。

由於茅臺雪糕的成功,讓茅臺嘗到了甜頭,進而開始殺入到年輕人喜歡的另一個產業,那就是咖啡飲品市場,而為何不選擇奶茶,而是選擇咖啡,估計也是咖啡對於口味的選擇更加簡單,技術含量更容易跨越吧?

當年的雪糕刺客,讓人們驀然之間發現雪糕原來也有這麼多的『門道』和不要臉的價格欺詐在其中,而茅臺雪糕打得是明碼標價,而且是價格不菲,無形中先把門檻抬高了,即使這樣依然有很多喜歡嘗鮮的年輕人捧場,結果就是造成茅臺雪糕難求的供不應求局面出現,這也刺激了茅臺跨界的決心和信心,進而一發不可收拾。

跨界做咖啡,其實是很多傳統企業都悄然涉足的領域,如果想做到極致也不容易。

當然,龐大的用戶需求以及剛需的一種消耗,也會讓各大企業並不缺市場和客戶,關鍵還是能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和滿足用戶的需求。

或許正是看到了這種預期,茅臺酒對於跨界做咖啡也是信心十足。

據悉,茅臺冰淇淋廣州旗艦店開始售賣咖啡,除了咖啡之外,門店同時有售『茅臺果茶』『茅臺奶茶』等相關產品。

2022年5月29日,茅臺牽手蒙牛出品的茅臺冰淇淋上線i茅臺,僅用51分鐘就全部售罄,銷售數量逾4萬個,銷售金額逾250萬元。

從賣冰淇淋到涉足咖啡,茅臺都是在產品端向年輕人的喜好靠攏。

有數據顯示,目前茅臺冰淇淋累計銷量近1000萬杯。

初步估算,近一年茅臺冰淇淋終端市場銷售額或達6億元。

國內咖啡市場的高速增長吸引了茅臺的目光,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為3817億元,並保持每年27.2%的增長率,遠高於全球2%的平均增速,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

據悉,有媒體報道,相關門店推出的茅臺咖啡單價為28-42元,定價與星巴克相當,高於瑞幸、manner等,在價格方面中規中矩,不以便宜為賣點,這也符合茅臺一貫的格調,不會走低價『傾銷』的路子,隻會定位高端市場,隻是對於剛需級別的產品,價格有時候就是一把雙刃劍,咖啡和冰激凌雖然有相似的用戶群,但用戶是不是也認可茅臺咖啡才是關鍵。

據了解,目前茅臺已經在全國內陸31個省區市開設了34家冰淇淋旗艦店,而線上除了i茅臺App,還在天貓超市、京東、抖音等平臺上架了相關產品。

那麼對於咖啡而言呢?是不是也會在自己的冰激凌旗艦店裡同步覆蓋?想打造『白酒+』的外延營銷,進而衍生出更多的產品,吸引到年輕人的目光和參與,這也是茅臺近年來一直嘗試的范例,至於能否都取得成功,尚需要時間來驗證。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咖啡相關企業超過了17萬餘家;從成立時間來看,42.2%的相關企業成立於1-5年內,成立於1年內的企業占比18.8%,比成立10年以上的老牌企業高出8個百分點。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在咖啡賽道中,早期投資仍然占據主流,種子輪、天使輪、pre-A輪,三者融資事件數之和占整體的50%以上。

而梅花創投、峰瑞資本、高榕資本、寬窄資本以及天圖投資,針對咖啡市場出手次數較多。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咖啡作為一個『舶來品』已經完成了從個性化到大眾化的轉變,並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功能性和社交性越來越凸顯。

咖啡的高頻、高復購以及高成癮性的特征,也是品牌急於打造規模效應的重要原因,當喝咖啡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剛需,那咖啡店或許也會和便利店一樣隨處可見。

當然,對於跨界而來的咖啡參與者而言,怎麼吸引到用戶才是關鍵,口碑和品牌溢價如今是被應用最廣泛的存在,這也是知名企業跨界而來的另一大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