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丨星巴克熬過低谷,卻丟了中國咖啡第一的寶座。

作者|彭倩

編輯|董潔

入華20多年,星巴克的老大地位正不斷遭遇挑戰。

繼門店被反超,星巴克中國的營收也不敵瑞幸。

本周,瑞幸、星巴克先後公佈財報,其中瑞幸二季度凈收入達62億元,同比增長88%,已超過星巴克中國同期59億元的營收。

拋開瑞幸的後來居上不提,這其實是星巴克中國業績全面回暖的一個季度,財報披露了許多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凈收入同比增長60%《去除匯率變動影響》環比增長10%;同店銷售額增長46%,同店交易量增長48%,相較上一季度增速明顯。

這家來自美國的咖啡巨頭在中國曾擁有絕對優勢,瑞幸剛崛起時,星巴克受到的沖擊實際很有限。

很可惜,它扛住了對手早期的狙擊,卻沒能躲過天災。

由於以購物中心、交通樞紐點位為主,在長達三年的疫情中,星巴克中國曾因多次封鎖受重創。

疫情剛開始的2020年Q1,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同比下降50%;疫情反復的2022年,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同比增長始終為負,曾一度降至近30%。

星巴克最薄弱的時刻,瑞幸卻意外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機會,積極賠付造假產生的費用、開放加盟走入下沉市場、用9.9元低價策略拖住所有對手,都令其很快壯大。

如今,瑞幸更是走出財務造假的陰霾——賠償和重組的費用占比隻有0.1 %。

隨著星巴克走出疫情泥淖、瑞幸徹底擺脫造假醜聞,圍繞『品質』講故事的前者和圍繞『速度』講故事的後者,為了爭奪王座,或終將面臨短兵相接的局面。

熬過寒冬

今年以來,星巴克一直在用各項數據對外釋放中國業績復蘇的信號。

在經歷長達一年的負增長後,二季度,星巴克同店銷售轉正,基於去年的低基數,三季度《4月3日到7月2日,星巴克財年三季度為自然年二季度》實現高雙位數增長。

焦點分析丨星巴克熬過低谷,卻丟了中國咖啡第一的寶座。

星巴克中國三季度財務數據,圖片來自星巴克財報

持續擴店無疑是增長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季度內,星巴克凈新增門店237家,超過前兩個季度的總和,創下了第三季度的歷史新高。

截至第三季度末,星巴克在250個城市運營共6480家門店。

財報並沒有披露星巴克這些新增點位的位置,但從星巴克此前公佈的新店計劃中可窺見,下沉市場是重點佈局的區域。

去年9月,星巴克提出要在中國的加速擴張,到2025年,門店開至9000家。

這意味著未來平均每9個小時,就會有一家新的星巴克門店開張。

就在上述計劃發佈後不久,星巴克中國首席運營官王靜瑛便對外表示:『星巴克看重的不僅僅是全國300多個地級市場,也包括了近3000個縣域市場』

星巴克的確成了許多小城市的『新面孔』。

據多家媒體報道,今年一季度,星巴克新開69家門店,進入了10個新城市,包括四川廣安、陜西安康,湖南吉首、山西陽泉、江西萍鄉、河南周口等,幾乎全都是四五線城市。

就連遠在山東的小縣城,也出現了星巴克的身影。

不少來自膠州縣的小紅書用戶都在興致盎然的拍照打卡後進行分享,即使在一線城市的第三空間效應逐漸喪失,洋品牌星巴克無疑仍是小縣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憑借精致好看的門店引人駐足。

即使疫情已經結束,線上渠道的增長仍然很明顯。

專星送《外送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63%,占銷售總額的25%。

啡快《自提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64%,占銷售總額的23%,均創下歷史新高。

一方面得益於疫情形成的線上消費習慣,另一方面,各個線上渠道的補貼一定程度刺激成交。

在餓了麼、美團上,不僅免運費,平臺還會時不時進行給到折扣。

不過,線上的補貼政策也導致星巴克中國在銷售大增的情況下,平均客單價下降了1%。

作為對比,受產品漲價刺激,北美市場同店銷售和成交量微增,但平均客單價上漲了6%。

向萬店進發

由於對開放加盟始終很警惕、堅持『第三空間』,星巴克中國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也主動放棄了速度。

近十年間,星巴克在中國基本保持每年新增約500家門店的擴張速度。

這給了瑞幸後來居上的機會。

瑞幸的門店多以小型快取店為主,且選址更靈活,其購物中心店隻占20%左右。

這幫助瑞幸在疫情中將損失減到最低,也更有助其擴大規模。

但星巴克的購物中心店卻達到了近50%,受制於『第三空間』和直營的定位,星巴克隻能采取較為保守的開店策略,如今近80%的星巴克門店仍分佈在一二線城市,這導致其下沉動作也一直無法快速展開。

星巴克近年來也效仿對手,開出快取店,但這類門店依然以一二線城市為主。

對於下沉市場而言,星巴克的吸引力仍然在於其高品質的體驗感。

星巴克、瑞幸門店分佈,圖片來自窄門餐眼

今年以來,中國的茶飲、咖啡品牌們都在向著萬店狂奔。

無論蜜雪冰城、喜茶還是奈雪,均放開加盟,或極速下沉、或反攻一二線。

速度王者瑞幸更是如此。

早在今年6月5日,瑞幸門店突破萬家。

以其目前每年開出2000多家門店的速度來看,瑞幸在咖啡行業第一的規模將長期保持。

星巴克卻仍然保持著外資品牌慣有的『沉穩』。

按照王靜瑛的說法,星巴克要在2025年左右才能完成9000家門店的目標,這表明星巴克的門店數量將持續落後於瑞幸。

面對來勢洶洶的對手時,星巴克往往隻能有限的『加速』。

這一點從二者曾經的點位爭奪戰中可以看出。

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瑞幸瘋狂擴張的早期,星巴克曾新開出近1000家門店,是往年的兩倍。

但隨著瑞幸陷入造假風波被迫短期收縮,星巴克的門店擴張速度就恢復了常態。

今年上半年以來,星巴克已經開出了近400家門店,按照這樣的速度,星巴克今年的開店數一定會超過其固定的『每年500家』。

但這和激進的中國玩家相比,仍然太慢了。

星巴克也曾嘗試過類似加盟的做法,由統一以特許經營的模式加速跑馬圈地,但特許經營帶來許多治理問題,星巴克最終在2011年收回了特許經營權。

短時間來看,星巴克也很難放棄其固有的高價格帶,是否要卷進瑞幸們號稱要打2年的9.9價格戰?這對於依然在思考復蘇話題的星巴克而言,目前的緊迫性不夠。

24年後,瑞幸憑借難以比擬的擴張速度和錯位競爭,極大沖擊著星巴克在中國的壟斷地位,而越來越多的瑞幸反超的數據或許證明,星巴克這堵高墻的似乎並不是不可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