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血緣關系
現在稍微懂點咖啡的人,基本上都會說:『我要喝100%阿拉比卡』
阿拉比卡(Arabica)是好咖啡、羅佈斯塔(Robusta)隻能做速溶,已經變成很多人心中的刻板觀念。
不管是麥那什麼勞、肯那什麼基、7那什麼1,瑞那什麼啥, 咖啡死一樣難喝的品質放在其次,100%阿拉比卡的大旗可是打得高高兒地。
而被廣大人民群眾嫌棄得不得了的羅佈斯塔,默默躲在角落中不知是該開心還是落寞,心情HIN是復雜。
因為,紅極一時,被人們拿來和自己對比的阿拉比卡,其實正是他的親生兒子!
平時被我們稱為『羅佈斯塔』或稱『粗壯種』的咖啡豆,屬於『卡尼普拉(Canephora)』或稱『剛果種』家族。
不過剛果種大家族的兄弟姊妹不大爭氣,最後被人類普遍認可的隻有羅佈斯塔這一支而已。
所以我們說兩大商業用豆是『阿拉比卡和羅佈斯塔』或『阿拉比卡和卡尼普拉』都是可以的,但是前一種說法更被常用,大家更為熟悉。
那麼卡尼普拉《羅佈斯塔》是怎麼成了阿拉比卡的父親呢?
話說大約在兩萬五千年前,生長在東非的卡尼普拉咖啡,遇見了一支名叫『尤金尼奧德斯(Eugenioides)』的咖啡,並且和她一見鐘情。
於是,以卡尼普拉為父系,尤金尼奧德斯為母系,在兩支咖啡幸福結合之下,天地間誕生了一個奇葩。
沒錯,這就是阿拉比卡。
為什麼說是奇葩呢?
因為阿拉比卡的基因非常復雜,擁有四倍染色體《四十四對》,而父系卡尼普拉和母系尤金尼奧德斯都是正常的雙倍染色體結構《二十二對》。
兩種不同的基因結合產生突變
科學家曾做過大量實驗嘗試復制這次突變,雖然在成果中出現了一些有變化的樣本《比如三十三對染色體的樣本》,但是根本無法穩定成活。
最後,他們隻能暫時認為,阿拉比卡的誕生是『一次無法復制的罕見單一事件』。
初生牛犢的阿拉比卡抑制不住活力,迅速擴散,一路進入了今埃塞俄比亞境內的森林,直到公元6世紀出現在埃塞人類居民的食譜當中。
這才有了『咖啡發源自埃塞俄比亞』的說法。
然後,阿拉比卡咖啡從埃塞流傳到也門再到印度,又從印度被歐洲殖民者擴散到東南亞、歐洲《植物園溫室》和中、南美洲,這才有了今天全世界的咖啡種植佈局。
阿拉比卡咖啡風味豐富、含糖高、口感好,但是抗病能力較弱。
在經歷過銹葉病摧毀整個國家咖啡產業的慘劇後,植物學家回到非洲,試圖在咖啡的原生地發掘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
羅豆老爹當時的心情大概這樣
這樣,阿拉比卡的父系——卡尼普拉《羅佈斯塔》才走進咖啡業界的視線,並且借其強大的抗病能力、更高的咖啡因含量、更低的生產成本等優勢占據了20%~30%的咖啡市場份額。
而出道更早的阿拉比卡,卻一直把握著70%~80%的份額,牢牢占據C位,不可撼動。
轉發這個洋蔥合體,C位順利到手
在這裡還是要為羅老爹說一句公道話:阿拉比卡大家族裡面並非個個都身價高貴,不過隻有7%~10%的精品豆而已。
而羅豆也並非都是差的,品質高的羅豆其實完全可以勝過很多非精品的阿拉比卡,望周知。
至於阿拉比卡的母系尤金尼奧德斯,雖然在咖啡貿易中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國色天香是無法掩蓋的。
2015年世界沖煮大賽,一支哥倫比亞栽種的尤金尼奧德斯以美國賽區冠軍的身份進入世界決賽。
她帶有熱帶水果《比如鳳梨蜜》的風味,甜度極高卻完全沒有酸質,非常特別。
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咖啡愛好者將會接觸、了解並且愛上這支絕世獨立的美麗咖啡。
有個事情不能細想:為了提高咖啡的抗病能力,科學家又多次嘗試用阿拉比卡和羅佈斯塔品種混種,產生了不少新分支。
假如這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稱呼上似乎很麻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