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座令人向往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一定是細微處特別見精神特別有味道的城市。
年終回眸,澎湃新聞嘗試從一座園、一條河、一個村和一杯咖啡的時光更迭中尋找上海全面提升軟實力、努力打造人民城市的新格局: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著力打造最佳人居環境。
用村上春樹的邏輯來看,上海是這個地球上生活起來最豐盛的城市。
因為他說『一座城市如果沒有願意開咖啡館的人,那這個城市不論多繁華,都隻是一個內心空虛的城市』,而上海,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咖啡館。
人民咖啡館的咖啡師在制作咖啡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
2021上海市發佈的《上海咖啡消費指數》顯示,上海如今擁有6913家咖啡館,數量遠超倫敦、巴黎和東京。
即便遭遇疫情,這個數字也在不斷攀升。
在上海,連鎖咖啡館與獨立咖啡館相映成趣,有的放下架子,融入社區生活;有的打造『網紅感』,人人都想來打卡;有的專註精品咖啡,在咖啡豆和調制手法上大做文章。
一家飄著咖啡香氣的咖啡店,見證著居民每日的腳步匆匆和整個街區的四季變幻。
在上海,咖啡館早已不隻是小資情調的代名詞、白領麗人的打卡地,喝咖啡更是一種全民參與的生活方式,正如這些天熱映電影《愛情神話》中三代世襲的鞋匠也有自己優雅的coffee time。
上海人的一天,從一杯咖啡開始。
『兩面派』
年輕人喜歡聚集在slab town門口
沒有站在slab town門口喝過咖啡,不足以稱自己為潮人。
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被統稱為『巨富長』,在這裡,三步可以遇到Y2K打扮的年輕男女,五步就撞上手上拎著滑板、胳膊下夾著飛盤的運動青年,而他們的終點,十有八九就是slab town。
店招就是這輛綠色自行車
店面沒有招牌,隻在門口停了一輛綠色單車。
店內設計是最流行的性冷淡風加上鬱鬱蔥蔥的綠植,輔以莫蘭迪色的點綴,戳中了時下潮人們所有的興趣點。
slab town最熱鬧的不是店內,反而是門口——舉著一杯咖啡,站在綠色單車旁,自成一道風景。
在富民長樂街道居委會,Seven給阿姨們講授咖啡知識
這一面是極度的潮,另一面你可能想不到。
主理人Seven從開店起就目標明確:這是一家社區咖啡館,它不僅服務於專程來打卡的年輕人,更屬於這個『巨富長』這個社區的原住民。
開業三個月後,Seven就帶著自家的咖啡師跑到富民長樂街道的居委會,給年邁獨居或留守的阿姨們分享咖啡制作知識。
在咖啡文化歷史悠久的上海,很多老人是真真正正喝著咖啡長大,他們需要的,是一杯醇香的咖啡,也是年輕人的體貼和關懷。
slab town主理人Seven
咖啡課堂上,阿姨們學習沖泡咖啡
秘密基地
人民咖啡館外
上海,夏夜,臺風天。
月光下的四行倉庫,別有一種冷峻。
巨大墻面上坑坑窪窪的彈孔,在戰爭過去80多年後,依然透露著沉重的歷史印記。
雖然夜雨初歇,但沿街依然有人跑步、約會,無形中讓這條街道的氣質變得柔和起來。
當代詩人王小龍沿著斑駁的痕跡,繞過點著路燈的拐角,走進了一扇沒有印記的鐵門。
黑白電視機墻訴說著這裡的過往
鐵門內,是王小龍和老友們的秘密基地,人民咖啡館。
開在四行倉庫舊址、蘇州河畔,人民咖啡館內鑲著紅星、貼著紅色標語、擺著《新青年》。
每當咖啡的香氣飄在空中,王小龍心中不禁蕩漾起穿越時空的情愫。
這一晚在咖啡館等著王小龍的,是他四位多年好友——上海搖滾樂初代老炮黃石、張軍、葉虧夫和周紫峰。
三十多年前,這幾個熱血青年人與上海本土的搖滾樂一齊搖擺,如今青春不再,但心中壯志依舊。
周紫峰,黃石、葉虧夫,張軍《從左至右》在人民咖啡館
人民咖啡館內的懷舊裝飾
如王小龍所料,站著彈唱的那人必然是周紫峰;葉虧夫笑呵呵,黃石架著眼鏡專註聽著,張軍不茍言笑。
王小龍沒有出聲,隻默默拖了把椅子,靠著墻坐下。
咖啡的香氣就是他的小瑪德萊娜蛋糕,伴隨他追憶似水年華。
周紫峰在彈唱,黃石打著拍子
第二個房間
遊客行人路過咖啡店
陳丹燕選咖啡館,有幾個標準:有落地窗,沿馬路,空間不要太大,如此,便能讓她在寫作的間隙不時地『野望』——左看看右看看,一直看到她的文字裡去。
毗鄰烏達克設計的綠房子,德宏Dehome coffee,哪怕在獨立咖啡館眾多的上海,它的氣質也是特殊的:隻賣雲南咖啡,咖啡豆裡飽含風土人情;門臉的紅磚色配上室內的木質調調,讓咖啡館充滿『彩雲之南』的風情;難得的是它並不強調『網紅打卡』,整個咖啡館透露著一股雲淡風輕。
陳丹燕在咖啡店工作
陳丹燕就徜徉在這份雲淡風輕裡,電腦打開,各式資料攤了一桌:筆記本、資料書、圖片……她是這個時代少有的還隨身帶著文具盒的人,一支筆是寫作者最好的朋友,鍵盤隻能排第二。
等資料擺好了,咖啡往往也端上來了,但不急著下筆。
陳丹燕就像兢兢業業的水族館管理員,隔著一層薄薄的玻璃,看著窗外呈U字形的斑馬線上行人如魚兒般『遊動』,心中開始為他們構建悲歡離合。
陳丹燕在窗邊『野望』
窗外,一群小朋友們在警察指揮下過馬路。
每個行人都可能會被寫入陳丹燕的文字
這樣的想象有時很長,有時又很短,但都沒關系。
在咖啡館,陳丹燕可以一坐半天,一面手在鍵盤上敲打個不停,一面耳機裡在打著電話會議。
女作家要有自己的房間,但不能總悶在自己的房間裡,咖啡館,是她的第二個房間。
俯瞰咖啡店附近的街區
會客廳
老外在lilli咖啡店聚會
從上海一棟普普通通的西洋老建築,到今天的民選『超級網紅』,武康大樓周圍的咖啡館越來越多。
其中設計師黎稷欣最常去的,是武康大樓對面那家lilli Baker&Spice。
在她眼中,搶到lilli門口那張桌子,就能擁有欣賞武康大樓的黃金位置:正對面,兩棵遮蔭蔽日的大樹剛剛好卡在建築的兩側,坐在這兒工作,眼睛看電腦累了,一抬頭,就能看到武康大樓矗立在那裡,舒心。
這裡是黎稷認為的最佳景觀位
坐在這裡看到的不隻是武康大樓,地處十字路口,她能觀察到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裡人的生活狀態:一身lululemon的年輕人清晨跑步,套著帽衫的外國人閑散地遛狗,領口別著寶石胸針的老阿姨結伴來吃brunch,妝容精致的漂亮女孩在店門口拗造型拍照……到了晚上,花枝招展的青年人們帶著一身熱氣從酒吧走出來,轉身就去糖水鋪補充糖份。
設計師黎稷欣在這裡觀察、發呆、會友
淮海中路、武康路等五條馬路的交匯處
這或許是最能代表上海國際化氣質的街區。
黎稷欣曾在西班牙留學,以武康大樓為中心四散出去的社區文化,讓她回想起來巴塞羅那那種清冷又熱鬧的街區。
新與舊、傳統與時髦奇妙地交疊,年輕人追求復古,老人家范兒十足,它是屬於遊客的,更屬於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
現在,不論是工作會面還是與朋友約見,黎稷欣都會選擇lille,且千叮嚀萬囑咐要在咖啡館8點營業之前到店:黃金位置,可是很搶手的。
海報設計:祝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