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正式開啟海外征程!
3月31日,瑞幸咖啡在新加坡的兩家門店同時開張營業,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者。
一、瑞幸咖啡新加坡正式營業
兩家新店均位於新加坡繁華的商業區,其年輕時尚的『瑞幸藍』形象和互聯網連鎖咖啡的新玩法,立刻就成為本地輿論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新店的開張,也標志著瑞幸近半年來廣受關注的『出海』之旅,正式拉開了帷幕。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份,瑞幸即將落腳新加坡,並以此為起點向東南亞市場擴張的傳聞,就已經在互聯網經濟圈裡掀起熱議。
當時多家媒體都留意到,瑞幸正在新加坡招聘本地工作的門店經理等職位,隨即引發瑞幸即將落地營業的猜測。
瑞幸最早的招聘啟事登載於知名招聘網站JobStreet,該啟事面向新加坡本地求職者提供門店經理職位。
消息傳出後,部分輿論對此有些質疑,認為似乎步伐有些『太快』。
但隨即媒體又發現,瑞幸在前後時段內,還同時發佈了其他與門店相關的職位,包括市場經理、項目經理、高級工程師等,而且這些崗位對應聘者的要求還比較高,比如市場經理要求至少要有5年的新加坡市場營銷經驗,有PR經驗可優先考慮。
至此,輿論才比較確信,瑞幸真的正在試圖於新加坡當地搭建起一整套運營體系。
而隨著新店的正式開張,一切猜測也就煙消雲散。
行業和媒體關注的重點,也隨即從瑞幸『會不會』出海,轉至瑞幸到底能拿出什麼新打法上來了。
從選址來看,這兩家新店一個位於烏節路,屬於遊客集中、奢侈品牌和專賣店也相當密集的商業中心地段。
另一家則位於濱海廣場,是幾乎處在新加坡市中心,既有地鐵站又毗鄰大量寫字樓的繁華地段。
優越的位置加上瑞幸本身在互聯網上的知名度,讓新店在營業首日就成為本地年輕人排隊購買的熱點。
開業的盛況,在互聯網上新加坡網民分享的場景中就可看出,不少用戶都用現場大排長龍等待即取咖啡飲品的照片,告訴朋友和同事們『瑞幸藍』是多麼受歡迎。
一位光臨烏節路門店的網民在分享中表示『等了兩個多小時才等到我的咖啡』。
由於該門店位於室外,他還建議大家『提前用APP下單,等收到提醒短信再來取咖啡,不然會被曬傷』。
顯然,瑞幸出海首秀相當成功。
二、瑞幸咖啡的新加坡打法
從開張以來一個多星期的運營情況來看,瑞幸此番在新加坡落地的打法,可總結為『高舉高打』四字。
首先在營銷策略上,瑞幸早在新店正式開張之前,就沿用國內的社交媒體玩法,在小紅書等東南亞影響力較廣的平臺上,以『倒計時』等吸引眼球的方式做足鋪墊,讓瑞幸『兩年賣出3億杯』的形象深入人心。
而正式營業後,又用新註冊用戶首杯僅0.99新幣的價格優惠、以及附贈5折券的高性價比福利,激起了當地用戶的消費熱情。
在品類內容上,當地門店也延用了國內『經典咖啡+爆款產品』的菜單。
國內消費者所熟悉的大師咖啡、SOE小黑杯、瑞納冰,以及爆款產品—生椰拿鐵、絲絨拿鐵、厚乳拿鐵等均出現在了新加坡菜單上。
這些早已在國內市場上歷經市場考驗、備受新世代喜愛的高品質飲品,即便在新加坡消費者們近乎苛刻的審視下,也依然獲得了認可和好評。
在消費者口碑好評之下,瑞幸更是為這份菜單定出了平均單價7新幣《約合人民幣36元》以上、『不比星巴克便宜』的高定價,顯得底氣十足。
不難看出,瑞幸這套信心十足新打法,完全就是其將國內互聯網咖啡『新物種』玩法進行移植的成果。
而瑞幸之所以能如此輕松實現運營策略和品牌力的輸出,則來自於瑞幸長期塑造的綜合競爭力的支撐。
這套競爭力體系,包括穩定出品技術、超強運營能力,以及強大供應鏈能力。
在出品方面,瑞幸不但攜手WBC冠軍團隊,打造出了連續5年在IIAC國際咖啡品鑒大賽斬獲金獎的意式拼配咖啡豆,而且還憑借內部強大的『爆款生產線』,不斷推出生椰拿鐵等大賣新品。
在運營方面,瑞幸構建在數據驅動體系上的運營標準化體系,讓瑞幸在門店網絡擴張時,能夠實現邊際成本的統一化、最小化;在供應鏈層面,瑞幸通過在生豆供應體系和烘焙基地的建設上的大手筆投入,已經在原材料供應和深度參與產業鏈上遊定制環節中,獲得了相當大的控制力。
綜合來看,瑞幸咖啡已經打破了傳統連鎖品牌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重構新零售商業模式,讓消費者能夠輕松獲取到高品質、高便利性、高性價比的現磨咖啡。
而新加坡新店開業即大受歡迎的盛況,說明這套競爭力體系,在海外市場也獲得了驗證。
三、瑞幸咖啡的野心
觀察了一個多星期後,本地媒體紛紛開始預期瑞幸下一步在新加坡打算怎麼做?根據新加坡華文媒體《聯合早報》得到的消息,瑞幸將在4月底之前在新加坡開設10家門店,而這顯然也隻是瑞幸出海規劃中的一小部分。
在許多新加坡網友分享的圖片中可見,新店專門定制的新加坡專屬杯套上,寫著『The real game changer is coming!』展現出瑞幸要在出海之旅中重塑咖啡市場格局的決心。
行業和專業媒體輿論普遍認為,瑞幸咖啡將新加坡作為出海第一站,看中的不但是新加坡本身發達的經濟和消費能力,更在於新加坡連接亞洲和世界主要咖啡生產、消費市場的紐帶地位。
以此為橋頭堡是,將有機會打開東南亞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大門。
而東南亞這個龐大新興市場,近年來在互聯網創業大潮中,已經提前為連鎖咖啡品牌的運營可行性,進行了很多探索。
例如,在印尼已經躋身『獨角獸』行列的連鎖品牌Kopi Kenangan、快速擴張的Fore Coffee,以及已經成為越南最大連鎖咖啡品牌的The Coffee House,都是憑借『連鎖經營+互聯網傳播』這兩大要素獲得成功的。
他們的成功,等於為瑞幸咖啡提前『試水』,並驗證了其運營邏輯的可行性。
而作為從中國更先行一步、競爭也更激烈的新咖啡市場中『內卷』出來的瑞幸,一旦殺入東南亞這個後發的新興市場,毫無疑問將會在成功經驗和數字驅動利器的加持下,真正成為『game changer』,徹底重塑東南亞、乃至於整個亞洲的茶飲遊戲規則,並進而從東南亞出發,創造一個新的世界級咖啡品牌。
事實上,對瑞幸此次出海之旅高度關注的遠不止新加坡和東南亞媒體,國內整個茶飲行業和資本市場也同樣在密切註視。
原因很簡單:在行業急需尋找新增長空間和發展方向的當下,瑞幸出海的成敗與否對國內茶飲同行很有指向意義。
近年來,隨著瑞幸的快速崛起,茶飲行業也掀起了借鑒、甚至『拷貝』瑞幸成功路徑的熱潮。
像Tims、Manner、M Stand、Seesaw等,與瑞幸咖啡在品牌調性、市場定位方面存在很大競爭的新品牌紛紛開始踩著瑞幸的步伐,不斷加劇『內卷』。
在紅海版的『廝殺』中,他們把現磨咖啡從美式、拿鐵、摩卡、卡佈奇諾的『老四樣』升級成了包含椰漿、蘇打水等新元素的創意飲品,也將創新競賽從咖啡品類延伸到了茶飲,然而無可改變的現實卻是,隨著人口紅利快速見頂,國內茶飲市場呈現出存量競爭的特點。
在此背景下,瑞幸在新加坡的開拓,給國內茶飲品牌們帶來了新的啟示。
回顧瑞幸近兩年的發展,一方面在數字化技術、創新營銷的基礎上,連續推出了包括『生椰拿鐵』在內的多款『爆品』,實現了營收的跨越式增長。
另一方面,又依托構建在數據驅動體系上的運營標準化,開啟以東南亞為起點的海外擴張。
在瑞幸的上升曲線面前,國內有實力的廠商們應該明白,在歷經國內市場近乎嚴酷的內卷洗禮後,他們早已擁有遠超海外同類競爭對手的成本效率和運營效率。
有此底氣,他們完全應該借鑒瑞幸的成功經驗,走向海外尋求更廣闊的天地。
把目光放遠,何必枯守存量市場,隻顧瘋狂內卷?何不揚起風帆,駛向更廣闊的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