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愈發內卷的咖啡賽道,最近我發現了個新的『極致小店模式』。
這個品牌叫9㎡coffee《下文簡稱9平方》,店如其名,每家都是9平米,整整齊齊;人效極高,一家店1個人就能營業,80杯就達到盈虧平衡。
目前,9平方在蘇州和上海開出6家店,最高單店日營業額突破1.5萬。
9平方咖啡店是怎麼玩的?極致小店模式還能誕生下一個Manner嗎?
9㎡咖啡店走紅蘇州、上海
新『極致小店模式』來了
在咖啡價格戰愈演愈烈的2023年,有個品牌跳出價格戰,直接對咖啡店的面積下手了。
這個叫做9平方的咖啡品牌,起源於蘇州,在模式上對標Manner,但在門店模型上,卻比Manner更『徹底』《Manner除了創始店南陽路2平米小店之外,後來大部分門店是在10平米以上》。
9平方咖啡,店如其名,所有門店僅需9平方,且所有門店面積一致外觀相同,整整齊齊。
在人效上,Manner曾以咖啡師流水線分工方式,極大提升了出杯效率,以量換價,而同樣主打白領剛需的9平方,一般一家店1個人就能營業,隻有出杯量超過200杯的門店,才需要考慮增加人手。
產品上,我發現9平方的價格並不便宜,甚至比大部分的咖啡新品牌略高一點,最低的美式咖啡18元/杯,和RIO聯名的新款山茶花青提美式,賣到了25元。
整體看下來價格帶集中在18~20元,除了開業期間會有少量全場9.9元促銷外,基本沒有太大折扣。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9平米咖啡店』已經在蘇州、上海開出了6家直營門店,這到底是什麼新玩法?我聯系到了9平方咖啡的創始人吳劍。
9平米,1個人
80杯就是盈虧平衡點
提到咖啡的小店模式,大多數關注咖啡行業的從業者,都會想到Manner,但同為小店模式,9平方卻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1、僅需9平方,全球實現『一店包郵』
9平方的門店,遠看酷似一個大號行李箱,整個門店長度3.5米,寬度2.2米,占比面積還不到9平,吧臺和操作區,就像是行李箱頂部打開後留下的空隙,金屬質感的外觀,門店顏色還可以根據周邊環境個性DIY。
9平方的門店打開以後像一個開著的大號行李箱
和大部分線下門店不同,9平方咖啡店不需要找鋪,也不需要裝修,『我們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物流的便捷,一個貨櫃正好是一家店,能實現全球一店包郵。
』
在寫字樓、工業園區等,選好位置後,門店物流過去,20分鐘就能開張。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想到,這不就是集裝箱點嗎?
但和集裝箱店也不同,9平方的門店包含了吧臺、設備、動線設計、解決的了上下水和飲品店用電問題,通過手機操作,門店一鍵就能開合,底部有伸縮的輪子,想要移動的情況下,2個人就能把店推走。
門店合上後像個行李箱,兩個人就能推走
2、1個人+200杯,單人店模式已跑通
出於對品牌負責的態度,吳劍說,他這2 年都不打算開放加盟,全部開直營門店,目前正在進行6家直營門店的測試,他總結出一套『9平米,1個人,200杯』的模式。
『單人店模式,因為占地面積和人工成本很低,在蘇州和上海,基本上80杯就是盈虧平衡點,如果能做到日出200杯,盈利狀況就會很不錯了』他說。
以9平方經營狀況較好的上海萬碩店舉例,這家店在開業初期,2個人+2臺單頭咖啡機+1個機器人手臂,組成了人工萃取咖啡液,機器人手臂融合拉花的『人機協作模式』,最高的一天曾創造出1.5萬的營業額。
機器人手臂協作
吳劍經過門店測試,9平方門店,一般200杯以下的出杯量,一個人就能搞定。
設備中的機器人手臂是個備選項,如果咖啡師經驗充足,人工出杯即可,如果出杯量很高的門店,可以選擇機器人手臂代替一部分人工。
『未來一定是人機協同的模式,機器人不可能完全取代店員,咖啡店還是需要服務或者個人情感在裡面,機器隻能幫助解決一部分問題和勞動強度』吳劍總結。
3、自帶收銀、督導、報貨系統,一鍵管控
這種集成式門店,還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倉儲如何解決?
吳劍表示,在機器的打樣階段,已經充分考慮了門店的倉儲、運營、督導、收銀、報貨等系統。
『我們的門店基本上是集成系統,第一,一家店能儲存的原料能支撐6000元的營業額,日營收6000以內的門店,目前都是采取一日一配的方式送貨』
『第二,在實際經營中,收銀和報貨系統是打通的,系統一旦檢測到原料不足20%,就會根據收銀清單自動計算出需要報貨的原料,人工復核一下即可』
『第三,門店有無死角的監控系統,抹佈應該在什麼位置、原料什麼時候開封的、效期有沒有到?監控系統都會記錄,看到違規情況就會報警』
4、自有設備廠、烘焙廠,打通產業鏈
和大部分選擇盡量輕資產擴張的品牌不同,9平方一開始就走了『重模式』。
創始人吳劍做工程出身,在蘇州有設備工廠,在門店面世的前兩年,花費了數千萬元在門店進行設計、磨具開發、打樣等流程。
而在去年年底門店剛剛面世時,又在蘇州同步籌建了烘焙工廠,一年的產能在500噸左右。
『國內的咖啡太卷了,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模式怎麼能贏?』吳劍感慨。
歐洲明年計劃開200店
他想讓中國咖啡輸出全球
今年參加過歐洲多個國家的餐飲展會,經過多次展會的反饋,以及多個邀請開店的橄欖枝,吳劍發現,中國咖啡,目前在全球都是領先的。
德國展會
怎麼說?
『從我們歐洲多國的咖啡調研數據發現,目前中國咖啡在處理方法、烘焙曲線、後期產品研發上,已經是全球領先了,現在很多國外的咖啡店在展會上喝了我們的咖啡後,都要找我們預定豆子。
』
據吳劍了解,咖啡在歐洲是一種生活必須品,到了剛需階段後,當地人對咖啡豆的口感要求並不像想象中那麼高,『大多用深烘豆子,他們需求的是咖啡因,對口感的要求並不高』
『對精品咖啡的需求就更低了,甚至很小眾。
但他們能喝出好壞,喝到好的產品會驚喜的,所以到國外,我們做得好喝一點,成功的概率甚至可能比國內還要高。
』
9平方目前在蘇州和上海的門店,都是剛剛開出不久的測試門店,從社交平臺上還看不到太多消費反饋數據。
蘇州門店營業
但是歐洲多個國家,9平方通過展會的形式,已經收到很多邀約開店的橄欖枝。
吳劍計劃,國內和國外同時走,『國內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國外或許是個值得嘗試的渠道,今年年底計劃在歐洲能開出200家門店,』
今年是茶飲品牌集中出海的一年。
東南亞、悉尼、加拿大等地紛紛出現了組團喝『中國茶飲』的打卡潮。
前一段時間瑞幸在新加坡開店的新聞,也引發了很多行業人的關注,成功邁出『出海第一步』。
隨著供應鏈、產品力、供應鏈技術的提升,中國咖啡也到了可以反向輸出的時候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