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館』數量直逼咖啡館,年輕人愛上第三空間社交場。

『新式茶館』數量直逼咖啡館,年輕人愛上第三空間社交場。

隨著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茶』正在成為年輕人的寵兒。

作為全球咖啡館數量最多的城市,上海的咖啡館多達7857家,而新式茶飲店的數量目前已經超過了6000家。

新式茶館,是如何讓年輕人再度愛上喝茶的?

為此,我們探訪了3家在社交媒體上受歡迎的茶館。

三家茶館均以傳統茶為根基,在以打造喝茶場景氛圍、在空間裡重塑喝茶儀式感以及新中式材料的運用等方面,打開了新的局面。

它們的成功,不僅代表著茶再度回歸日常生活的開端,也讓傳統事物融入當代生活方式創造了新的可能。

設計信息

房屋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398號天目裡《快閃店》

開業時間:2020年

資深茶人的輕巧轉身,以場景為傳統茶帶來無限可能

茶室『曾韻』位於集中著古玩、字畫的杭州勞動路上。

附近的店家大多熟知這間茶室的情況:老板是來自臺灣的茶人,愛茶、懂茶,隻是不怎麼愛開門——營業時間完全隨緣,最誇張時,一個月隻開5天門。

這種隨意到極點的營業方式,源於創始人曾牛的『不安分』:興致來了,他會帶上洗漱用品和好茶,天南海北地訪茶、遊覽。

目的地不定,重點是要『有意思』。

從入行以來,『有意思』一直是曾牛茶生涯的主題。

投身茶領域之前,身為『茶二代』的曾牛時不時會跟著父親——臺灣著名茶文化學者曾至賢到武夷山訪茶。

在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要找到好茶,要有當地向導『帶山』的指引,一來二去,曾牛喜歡上了這種翻山越嶺找茶的感覺,『就像是尋寶一樣』曾牛這樣形容。

至於『曾韻』的成立,更像是靈光一現的產物:2017年,曾牛兄弟倆與好友李迪一起,在杭州外東塢村租下一棟房屋作為工作室,既能存茶、賣茶,又能在山清水秀的風光中喝茶、聊天。

做的久了,總覺得『該有個店面』,便順勢在勞動街開起了『曾韻』。

『其實一開始我們是想做成一個品牌,但是後來發現我們三個人沒一個會做品牌的,能支撐這個店活下去就很不錯了』曾牛笑道。

店面有了,但天生隨性跳脫的曾牛,很快就對傳統式的經營方式感到了厭倦:『給客人泡茶、講茶、賣茶,對我來說是一種消耗。

做到後來,我每天都在拒絕客人』出於『不安分』和『好玩』,曾牛帶著茶走出了茶室,來帶各種地方泡茶、賣茶,讓曾韻迅速『出圈』。

2021年,受平時玩的『猜茶遊戲』的啟發,曾牛和李迪支了個攤子,賣起了『茶盲盒』,『99一包隨手就抓』的形式大受路人的歡迎,幾乎全部賣空。

有趣的是,第一天擺攤時,誰都忘記了要題寫店名,隻掛出了大大的『盲盒』二字供路人觀瞻,引得客人發出疑問:『你們的店叫盲盒嗎?』

去年4月,曾韻又在杭州天目裡玩起了新花樣:快閃店。

店名『山泡進城』取自搭檔李迪的愛好:『他最喜歡的就是跑到山上泡茶,當然就是‘山泡’咯』活動一出,瞬間刷爆社交媒體。

讓曾牛記憶猶新的是在阿那亞擺攤的經歷:其他攤位都選擇擺在人流量大的路邊,曾韻卻偏偏選在了海邊最少有人際的地方,隻因為覺得『能看海感覺很爽』。

結果是,前兩天幾乎沒有生意,第一天賣了160元,第二天賣了99元。

哭笑不得之下,曾牛將茶攤命名為『最孤獨的茶攤』發到了個人賬號上。

消息一出,附近的遊客、店主紛紛過來觀摩、選購,第三天竟然小賺了一點。

或許在旁人看來,這樣做茶簡直太過不合常規,但正是這種率性而為的態度,讓『曾韻』吸引了不少年輕粉絲。

很多人來到店裡,不為買茶,而是被曾牛分享在社交媒體上的活動、趣事所吸引,覺得『這家茶店很好玩』,漸漸對茶有了興趣。

現在,除了堅持『泡好喝的茶』之外,曾牛的目標是『每個月想一個新點子』,做出更多有創意、有意思的活動:『那些很傳統的儀式之類的,我也會,但沒必要。

我想讓大家知道的是,喝茶,也可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設計信息

房屋地址:成都市成華區萬象城一層

開業時間:2022年

當代設計美學融合城市記憶,打造中國茶的『現代儀式』

說到近幾年名聲鵲起的新中式茶空間,tea’stone一定是繞不開的名字。

這個創立於2018年的純茶品牌,憑借『一店一景』的設計而聞名,獲得過英國LONDON DESIGN AWARDS金獎、法國NOVUM DESIGN AWARD金獎等多項設計大獎,至今在深圳、上海、武漢等地開設了9家分店。

而本次探訪的成都萬象城店,便是tea’stone最新開設的店面。

走近tea’stone成都店,最為顯眼的便是巨大的『涼棚』。

整間店鋪以中國最早的茶肆為靈感,以原色木梁和純白色帳面構成整個空間,成都的茶文化也仿佛凝練於此。

店外的帳面由原木斜柱支撐,現代設計語言的加持下顯得簡潔明快又不失古典味道,在植物的環繞下,如同繁華市中心的一處世外桃源。

涼棚、綠植、桌椅共同構成介於店內和街道之間的灰空間,方便經過的人們休息、交談,也模糊了店內外的界限。

據飛鳥介紹,核心創始團隊的核心成員都有著超過十多年品牌和文創從業經驗和中國茶的研究經驗。

『我小時候最常喝的就是茉莉花茶。

對我來說,茶就像從小玩到大的夥伴,有時候幾天不喝,就覺得渾身不舒服』飛鳥說,『我們團隊的人也都是這樣,不說資深茶客,至少也是中級』

出於對茶的喜愛而創立的tea’stone,希望以更適合現代生活節奏的形式,營造出傳統茶的儀式感。

走進店內,處處可見對於茶不露聲色的『講究』。

一整排淺色木櫃中安置著直選自全國各大茶產地的108種茶,以楷體字標識風味,有《大宅門》裡百草廳的既視感。

『為了選出這些茶,我們走了差不多7萬公裡,嘗了1萬多種茶葉』飛鳥介紹道。

傳統茶店對於茶種往往標識不詳,初來乍到的人往往無從下手,也攔住了許多對茶懷有興趣的年輕人。

而在tea’stone,紛雜的茶種變得一目了然。

吧臺上則陳列著整排形態各異的茶器,囊括了古今流行的各種沖泡方式:漢唐的煮茶、宋代的盞泡、清代的蓋碗泡,到現代式的機器萃取工藝,如同一次茶歷史展覽。

店內的茶器均出自有著藝術背景的設計團隊之手,材質和造型不拘一格,卻不失傳統的味道。

『我們對茶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像倒油一樣絲滑,不能撒湯漏水』飛鳥說,『有的古裝劇裡倒茶,滴滴答答灑一桌子水,就是根本沒有認真考究茶具才造成的』

沖好的茶配有一張卡片,介紹產地、口味、沖泡細則,同上的六角盤裡擺著精巧的小茶點, 構成一場小小的『飲茶儀式』。

『我們把茶的儀式簡化到‘一席’,不會顯得太繁重,但依然保留一壺、一杯、一茶點的基本儀式』飛鳥介紹道。

傳統茶席流程的繁冗漫長,以及和『禪意』『文化』的綁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輕人對茶的好感度:

『我參加過不少茶會,氣氛真的非常莊嚴肅穆,甚至讓人不敢說話,對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來說壓力比較大。

而在tea’stone,我們試著在傳統儀式感和現代生活之間找到一個中間值,或許能讓更多人沒有負擔地喜歡上喝茶,對中國茶產生新的認知』

設計信息

房屋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南昌路119號

開業時間:2022年

傳統元素+原始材質肌理,復現茶館煙火氣息

開吉茶館位於有著『咖啡一條街』之稱的南昌路。

作為上海咖啡文化的匯集地,僅有1600米的南昌路有著多達50家咖啡館,但開吉茶館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每天都能吸引來大批的年輕人。

開吉主理人從左到右:Jart、Evan和Tommy

『下午兩點過後的開吉茶館是個很熱鬧又很神奇的地方』 開吉茶館的創始人之一Evan告訴我們,『這邊有人推杯換盞,那邊有人吃鴨脖和米粉。

有的人站在吧臺邊一個人品茶,還有人在茶館待上一整天,不為喝茶,隻為記下店裡播放的歌單』

Evan說。

來到這裡的年輕人,與其說是為了喝茶,不如說是來享受茶館的氛圍——讓傳統茶館動人的煙火氣回歸現代城市的日常,這便是開吉茶館的初衷和願景。

『茶館本就是日常的、充滿親切感的地方,而非高高在上的存在』,在開吉創立之初,Even、Even和Tommy便達成了這樣的共識。

Even提起老舍《茶館》中描述的情景:人們隨意散坐、喝茶交談,開放、熱鬧、市井氣十足。

而這樣的茶館,也恰恰是當下的年輕人所需要的。

在Evan看來,茶館本就不應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他提起老舍《茶館》中描述的情景:人們隨意散坐、喝茶交談,開放、熱鬧、市井氣十足。

而這樣的茶館,也恰恰是當下的年輕人所需要的。

『最近幾年很多人喜歡chill的生活方式,其實我們的茶館比咖啡館、酒館更合適——火遍全網的‘圍爐煮茶’,就比‘圍爐煮咖啡’聽起來更有松弛感和煙火氣』

為了打造一個有煙火氣的新式茶館,創始團隊走遍全國各地的老茶館尋找靈感,並將采風得來的元素融合進開吉茶館中。

外立面不加修飾,粗糙不平的水泥肌理搭配原竹制成的長凳,在周遭精致洋樓的映襯下格外顯眼。

8扇活動立面門為開吉帶來老式茶館的開放氣息,拆卸下來,茶館就成了街區的一部分。

店內同樣隨處可見裸露的水泥和磚墻,青磚鋪設的地面、竹矮椅、榆木圓桌和擺著一整排茶罐的水磨石吧臺,都是老茶館中最為常見的元素,不精致卻格外有親切感,讓人不自覺地感到放松。

茶飲同樣經過精心設計,讓第一次到店的人也能無門檻地喝到好茶,融入開吉茶館的氛圍中。

參考咖啡的分類,開吉茶館將傳統茶復雜紛繁的香氣歸類為三種:花香調、木質調、甜潤調,按圖索驥就能很快找到心儀的類型。

冬天有現泡的熱茶,夏天則可以選擇清爽的冰極萃,不習慣純茶的話,也有加入奶、氣泡水、金酒的調制特飲。

茶食則是從全國各地選出的地道小吃,從北京的驢打滾、上海的毛豆花生,到溫州的鴨舌、廣西的酸嘢,無論你來自哪個城市,都能在這裡吃到一口親切的味道。

『無論是店內環境還是茶飲、茶點,我都希望能傳遞出一種開放的、輕松的氛圍』Evan總結道,『這裡不需要遵守什麼規矩、學習什麼知識,只要進門,就能愜意地坐下來喝一杯茶』

讓Evan最開心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感知到開吉茶館的氛圍並樂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偶然進店的一位老人:『我親眼看著他在門口看了好久才進店坐下來。

一開始還是很嚴肅的樣子,很快表情就松弛下來了。

臨走的時候,他告訴我,這裡是一家真正屬於年輕人的茶館』

三家不同的茶館,從各自的角度完成了對茶的重新演繹:出身專業茶領域的『曾韻』,將茶帶入了更多樣的場景,為傳統茶賦予更多趣味;連鎖品牌tea’stone為茶創造了更適應當下的儀式感,在不失格調的基礎上降低了茶的門檻;而獨立品牌開吉茶館,以傳統茶館為靈感,用氛圍感將茶帶回年輕人的日常中。

或許茶的真正復興依然需要時間,但它們的嘗試,讓我們見到了新的可能:在擺脫固有形式的束縛後,茶這種古老的飲品依然可以在當下煥發活力,我們也期待著,能有更多的傳統事物和文化,以全新的姿態來到我們身邊,為生活增添新的色彩。

看完這些充滿想法的茶空間,你最喜歡其中哪一家的呈現和態度呢?哪個設計元素?歡迎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DECO將選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監制 | Tango

文 | 藍祭祀 設計 | 阿星

編輯 | 冷面 助理 | 薛晗、麗媛、陳忻蔚

圖片均來自受訪者提供

本文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權所有,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投稿,請聯系留言獲取轉載、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