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成縣城社交打卡需求:巨頭與小資『不期而遇』下沉市場。

咖啡,正在四五線城市一路狂飆。

『怎麼也沒想到能在老家買到星巴克』一位在上海工作的95後年輕人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五一假期回縣城老家時自己意外發現了星巴克的店面,『以前最多也就是零星幾家中小奶茶店,根本不會想到知名連鎖咖啡品牌會出現在縣城裡面』

目前,越來越多的咖啡館出現在縣城當中,其中更不乏星巴克、瑞幸等連鎖品牌的身影。

甚至蜜雪冰城也在縣域推出『幸運咖』現磨咖啡品牌。

喝咖啡成縣城社交打卡需求:巨頭與小資『不期而遇』下沉市場。

究其原因,一二線城市咖啡消費市場的日趨飽和,也使得眾多從業者不得不考慮開辟新的發展區域。

縣城這塊尚未被開墾的市場自然成為品牌方的必爭之地。

日益崛起的縣城咖啡消費趨勢吸引著眾多從業者的湧入。

但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的沖擊也讓從業者們深感現實的殘酷。

『行業充滿未知性,時常得知‘誰入行了,誰關店了’的消息。

但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大的市場。

況且只要縣城經濟和生活品質得以持續提升,那麼無論用戶量還是市場接受度就存在爆發的機會』在老家經營著一家咖啡館的張赫說。

爆發

縣城咖啡館訂單增速遠高一二線城市

『幾乎每條街上都能看到幾家新開的咖啡館』何建向貝殼財經記者吐槽稱,『不清楚為何咖啡館會如此大規模湧現,更想不明白究竟有多少人會去喝』

看著林立在街道兩邊的各色咖啡招牌時,何建想不通,自己從小生活的五線縣城,怎麼會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冒出如此多的咖啡館。

據美團發佈的《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裡三線城市咖啡門店數量增速達19%,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接近2倍。

而四五線城市外賣咖啡訂單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57%和253%,遠高於一二線城市。

『之前在上海工作時每天都會喝上一杯咖啡,如今雖然回到了縣城,但也保留了這個習慣』一位網友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身邊不少當地的朋友也開始接受並適應這種節奏』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縣城經營咖啡館的店主大多此前曾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他們熟悉新消費趨勢,對年輕人喜好更是頗為了解。

2022年,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張赫選擇離職回到東北老家縣城開設咖啡館。

他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作為重度咖啡愛好者,發現老家沒有一家像樣的現磨咖啡館,不少人談事、聚會隻能選擇奶茶店和茶坊等場所,這讓他動起了開設咖啡館的念頭。

『最初不清楚老家的消費水平,也不了解年輕人愛好究竟偏向奶茶還是咖啡』張赫毫不諱言彼時自己內心的忐忑,但開店後發現顧客對咖啡的接受度頗高。

無論是日益增多的回鄉人群,還是本地年輕人都時常會來購買,『現在已經有了固定的回頭客,每天都能賣出去近百杯咖啡』

年輕人的湧入,讓縣城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出。

而他們所帶回的互聯網運營思維,也推動著這一浪潮愈演愈烈。

『近兩年來身邊的同行確實明顯多了起來』同樣在四川一座縣城經營咖啡館的劉磊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經常得到新咖啡館開業的消息,『從業者除了有過開店經驗的‘老鳥’外,還有不少純粹的新入行者。

市場熱潮正猛,誰都希望能從中尋到獲利的機會』

流行

去縣城咖啡館喝咖啡成社交行為

下午4點,張赫的咖啡館熱鬧起來,咖啡師忙碌地準備訂單,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坐在店裡聊天。

營業前,張赫曾對消費群體做過畫像。

他發現縣城消費者此前主要是縣城裡的學生和趕時髦的年輕人,大多都初次接觸現磨咖啡。

對摩卡、拿鐵、美式等咖啡品類的區別並不了解,所接受的口感也傾向於偏甜,但近年來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及回鄉創業年輕人的增多,對咖啡的接受度也逐步提高。

很快,張赫投資15萬元的咖啡館在當地一所學校旁正式營業。

為了能得到顧客的認可,他特意放棄了偏苦澀的咖啡豆,而是將『甜度』作為賣點,研發出多款口感偏甜的特調咖啡,同時將價格定在15元左右的檔次,『必須得考慮到年輕人的喜好,如果一開始就推薦原味或者定價太高,很容易讓他們對咖啡失去興趣』

一段時間後,張赫發現縣城消費者和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有著明顯不同,『縣城青年對於咖啡的應用場景更多在於社交,單純地點上一杯飲品和朋友聊天,甚至晚上都會有客人下單,而非一二線消費者用於加班提神』

為此張赫不但把營業時間延遲到夜裡11點,以此滿足更多客人的需求。

他還將門店整體風格打造得更上鏡,以迎合年輕群體的審美風格和拍照愛好,『必須得考慮到年輕人喜歡拍照打卡的習慣,以此在年輕客戶群中得以傳播,進而吸引到更多的客人』

如今,張赫每天能賣出去近百杯咖啡。

他曾算過賬,除去房租、水電和人工等成本,每個月能賺到兩萬元。

但他不敢懈怠,不少同行出現在市場當中,行業競爭變得激烈起來。

劉磊同樣感受到競爭壓力巨大。

他深知無法和連鎖咖啡品牌比拼低價。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店裡不少顧客都已成為咖啡發燒友,他們對咖啡的選擇比較講究,同時也有一定經濟基礎。

這讓他決定對產品重新定位,開始主打『精品咖啡』。

『在縣城賣咖啡同樣需要品質。

如果隻是應付了事的話,很容易造成顧客流失』劉磊說,『縣城消費者對咖啡的認知和熟悉正在飛速成長。

以前消費者可能隻知道速溶,後來了解到掛耳和膠囊,現在則更傾向於選擇現磨』

為此劉磊不但選擇高品質的咖啡豆和鮮牛奶,以提升咖啡口感和品質,還不斷對產品進行迭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淘汰賣得差的老品,轉而推出兩三款新品,『現在我們每杯咖啡價格在25至30元之間,仍然有不少固定顧客。

隻有打造自己的特色,才能在連鎖咖啡品牌下沉的市場中存活更久』

下沉

瑞幸、星巴克大品牌搶占縣級市場

除了小眾品牌外,縣城的街道上也開始出現瑞幸咖啡、幸運咖等知名品牌的身影,『短短半年時間就已經有兩三家門店了,沒想到這些大品牌也盯上了縣城市場』張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2022年底,瑞幸在公眾號發文宣佈啟動新一輪合作夥伴招募。

表示將在9省41個城市定向招募新零售合作夥伴。

值得注意的是,其招募地點基本都以三四線城市為主,而此舉也被視為瑞幸加速下沉的標志性動作。

星巴克也展示了其下沉市場的擴張計劃。

2023年初,星巴克中國表示將延續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新進入10個新城市。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這10個城市全是三四五線城市。

星巴克中國首席運營官劉文娟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透露,星巴克的市場拓展看中的不僅僅是全國300多個地級市場,也包括了近3000個縣域市場。

除了傳統咖啡品牌外,茶飲品牌也在三四線城市擴展咖啡業務。

蜜雪冰城旗下『幸運咖』團隊負責人張紅甫曾表示:『幸運咖要做縣城甚至小鎮的平價咖啡,5年內復制出一個咖啡版蜜雪冰城』

據壹覽商業統計數據,瑞幸、星巴克和幸運咖如今都已經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開店超過1000家店,分別開出2000家、1607家和1177家,占各自門店總數的23.98%、23.24%、61.94%。

連鎖品牌選擇在三四線城市下沉開店有其原因。

據《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報告,截至2020年底,中國咖啡館的數量已經超過10萬家,其中分佈在二線及二線以上城市的咖啡館數量占比達到75%。

一二線城市消費市場的日趨飽和,讓眾多咖啡品牌方不得不考慮開辟新的發展區域。

『大牌的出現確實給個體咖啡店生意帶來不小的沖擊』張赫向記者介紹稱,此前縣城咖啡價格通常在10元至20元之間,而巨頭的下沉讓價格開始日趨內卷,『瑞幸將價格帶入20元的標準,而幸運咖推出不到10元的現磨美式,類似價格是個體商家無法承受的。

對方半年內就突破數萬單的銷量,勢必也會勸退更多的從業者』

競爭

咖啡市場有機會但非想象般輕松

龐大的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本將視線盯在了三四線城市。

貝殼財經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市場中除了星巴克、瑞幸以及幸運咖等品牌以及眾多個體咖啡館店主外,不少新成立的網紅咖啡品牌同樣希望切入這一領域。

但要想做好這門生意,並不輕松。

『市場火熱意味著競爭對手多,尤其是連鎖品牌的逐漸下沉,更是讓個體商家的未來充滿變數』得知張赫在老家經營咖啡館後,無數朋友給他打來電話,表達出希望入行的念頭,但張赫總是勸導對方,以免因盲目沖動導致血本無歸。

事實上,盡管在縣城開咖啡館成本遠小於一二線城市,但也有眾多新入行者因經營不善、生意蕭條等原因最終消失。

『當你自以為抓住風口時,殊不知前方很可能是條死路』回憶起當初進軍咖啡館時的雄心壯志,最終在短短數月就折戟而歸的林翔頗為無奈。

2019年底,林翔辭職回到老家開了家咖啡館,但他很快發現小縣城的咖啡店淡旺季尤為明顯。

通常隻有過節時比較忙碌,平時則格外清閑,『經常一兩天才賣出去幾杯,更不用談復購率了』

林翔曾嘗試過引入更多果汁、奶茶等飲品,但效果並不佳。

因為市場上出現太多類似咖啡館,口感價格都和自己的產品相差無幾,顧客很容易流失。

無奈之下林翔匆匆關店,『想在縣城賣咖啡賺錢還需要時間來培養市場,而這絕非是個體老板能承受的』

一位從業者向記者分析稱,目前盡管縣城咖啡正當紅,但這門生意仍存在很大未知性。

『下沉市場中咖啡的滲透率並不高。

除了返鄉青年以及少數文藝青年外,更多的用戶並沒有養成飲用咖啡的習慣,很容易造成很多咖啡館客流不穩定的情況出現』

據德勤調研數據顯示,國內一二線城市已養成咖啡飲用習慣的消費者消費杯數分別為每年326杯和261杯,但全國的平均數字則為每年9杯。

這意味著除一二線城市外,其他區域目前對於咖啡的需求並不高。

另一方面,同質化嚴重、單一盈利模式等難點也成為咖啡館經營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位顧客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曾去過多個咖啡館,但發現這些咖啡口感過於相似,並沒有特別讓自己產生『非喝這個品牌』的念頭,更沒有誕生回購的想法,『時間久了也就對咖啡館的選擇沒太多要求,就是看費用和距離了』

雖然目前經營並不輕松,但張赫依然對縣城咖啡市場有信心。

『行業充滿未知性,但也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大的市場。

況且只要縣城經濟和生活品質得以持續提升,那麼無論用戶量還是市場接受度就存在爆發的機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覃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