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蒼洱毓秀,咖啡飄香。
7月8日至9日,『書香大理 咖啡之城』大理市第十六屆職工技能大賽咖啡師專業競賽暨大理市首屆咖啡文化藝術節《下稱『咖啡文化節』》,在雲南大理州大理市華紡1958文化創意園成功舉辦。
現場,54位選手就咖啡單品沖煮和咖啡融合進行終極比拼。
專業評委綜合選手的筆試成績和實操成績,最終評選出兩個賽項的各前十名。
在咖啡師專業競賽期間,咖啡文化集市、主題書畫展演、非遺文創產品展示等活動同步開展,50多家國際咖啡品牌及全國馳名、全省知名品牌齊聚一堂。
這也是迄今為止,大理市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咖啡主題文化市集展示活動。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大理是中國咖啡的發源地,孕育了最早的咖啡飲用文化,雲南大理朱苦拉咖啡也被譽為中國咖啡的活化石,傳承至今。
選手展示咖啡拉花技能。
主辦方供圖
近年來,隨著文旅產業的飛速發展,大理的咖啡文化也悄然興起。
咖啡館面朝著蒼山洱海,咖啡香彌漫在古城中,成為了這座寫滿『詩與遠方』的城市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7月8日的開幕式上,大理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劍表示,此次活動是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落實州委、州政府關於打造『中國·大理咖啡之城』部署要求的具體實踐,對於激勵引導全市咖啡從業人員走技能成才之路,促進咖啡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持續推進『書香大理·咖啡之城』打造,具有重要意義。
在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吳易蓉看來,大理擁有獨特的咖啡文化。
她對澎湃新聞說,在喜洲古鎮,可以坐在麥浪上喝咖啡;在海東,則有很多咖啡露營地;到了周城,那裡還有白族紮染主題的咖啡店。
吳易蓉表示,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到大理不再是單純的打卡蒼山洱海。
在這裡品一杯咖啡,能找到生活的松弛感,同時,喝咖啡在大理也是一種文化交流的方式。
目前,大理市擁有咖啡門店180多家,提供精品咖啡的酒店客棧超過1200多家。
從古城到海邊,從村莊到田野,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咖啡館,已然成為『書香大理·咖啡之城』的獨特煙火氣。
搭建咖啡競技舞臺
咖啡最早起源於非洲,17世紀開始盛行於歐美,19世紀末傳入中國。
大理雖然不是雲南咖啡的主產區,但從1892年法國傳教士在大理州賓川縣平川鎮朱苦拉村種下第一顆咖啡種子開始,至今咖啡在大理已有131年的歷史。
此次咖啡技能大賽的裁判長龔捷告訴記者,大理不僅是中國咖啡的發源地,擁有獨特的咖啡文化,此外大理還擁有良好的氣候和生態環境,是中國最適宜發展咖啡產業的地區之一。
澎湃新聞獲悉,今年是大理市首次舉辦咖啡文化藝術節,旨在搭建咖啡競技『大舞臺』、培養咖啡高技能專業人才、促進大理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咖啡相關產業成為大理特色文旅產業品牌化、平臺化新經濟鏈的永續動力和強勁支撐。
同時,此次活動將全面提升大理市咖啡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打響大理精品咖啡及咖啡相關的乳業、水業、果業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咖啡原料倉儲、物流等走向雲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從一顆生豆中的芳香分子到杯中飲品變幻無窮的風味,咖啡口感的區別在於咖啡豆的品種、生豆的處理、烘焙方式、咖啡師制作四個環節。
在裁判長龔捷看來,好的咖啡要從各種維度去考量,例如香氣、風味、餘韻、酸質、平衡性等,而在比賽中,咖啡師的專業能力也會在整個展演中全部體現出來。
選手向裁判展示制作好的咖啡。
主辦方供圖
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密籌備和初賽,54名選手成功晉級決賽,就單品咖啡沖煮和咖啡融合兩個科目進行終極比拼。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融合首次采用主題拉花和主題創意的方式進行。
龔捷表示,這充分考驗咖啡師對於大理文旅主題的創意以及咖啡師對大理文化的獨特理解。
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吳易蓉介紹,這次的參賽選手中有1/3是咖啡愛好者,另外2/3是職業咖啡師。
『事實上,愛好者的水準並不比職業咖啡師弱。
通過本次大賽,不僅培養了咖啡高技能專業人才,也促進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她表示,未來咖啡行業會往更高的層次發展,比如舉辦影響力更大的省級比賽,或是在全國承辦交流活動,這對於大理咖啡文化的塑造是一個很好的基礎。
咖啡服務行業協會成立,加速整合優質資源
為促進咖啡相關行業主體資源共享、抱團發展,大理州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咖啡產業發展壯大的配套政策,聚集咖啡技能人才,培育『咖啡+非遺』『咖啡市集』『景區咖啡車』等多元業態,打造文旅融合的『咖啡之城』。
在7月9日的閉幕式上,大理市咖啡服務行業協會正式揭牌,它將帶動大理知名乳業、水業、果業、民宿客棧服務業等協同發展,進一步推進大理市咖啡服務業邁向系統化、產業化道路。
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吳易蓉接受澎湃新聞采訪。
談婧媛攝
吳易蓉舉例說,『雲南乳企來思爾的牛奶、酸奶和水牛奶在當地家喻戶曉,現在開始生產專供咖啡制作的奶。
這次大賽用到的摩菲水牛乳,應該是在市面上能夠購買到的品質最高的水牛乳。
拉花競賽當中指定專用這款奶,是因為它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打發成奶泡以後跟咖啡融合,會有很特殊的一種甜感,口感非常綿密,就像在雲端漫步一樣。
此外,還有大理優良的自然水質,非常符合咖啡專用水質的標準』
咖啡烘焙大師Thomas田正在烘培咖啡豆。
談婧媛攝
除了優質的原材料,在大理還有一群精益求精的咖啡師們。
來自新加坡的咖啡烘焙大師Thomas田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朱苦拉咖啡聘請的高級科研人員,未來將在大理定居。
『我5歲的時候就開始喝咖啡了。
早餐就是咖啡加餅幹,我在20多歲的時候遇到我的師傅,當時師傅在烘豆子,我被香氣吸引了,便跟著他學習,慢慢愛上咖啡』他向記者介紹。
Thomas田堅持手工烘焙咖啡豆,他認為,機器做烘焙是量產,而手工烘焙咖啡豆是少量而精品的一種做法。
『大理有故事有傳承,還擁有全國最寶貴的咖啡文化資源,需要發揚』Thomas田表示,大理的咖啡文化有100多年的歷史,『我選擇來到大理,沒有去保山,沒有去普洱,也沒有去西雙版納,這個決定不是現在做的,我在10年前就已經定下了,現在我來這裡是為了完成這個‘任務’』
多元文化助力『咖啡之城』打造
作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旅遊城市,大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務院掛牌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遊客慕名而來。
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咖啡文化在這座城市悄然興起。
目前全市擁有咖啡門店180多家,提供精品咖啡的酒店客棧超過1200多家。
感受最地道的大理生活,便從這一杯杯咖啡開始。
洱海生態廊道邊的一家咖啡店,遊客面朝洱海享受慢時光。
談婧媛攝
『大理擁有獨特的咖啡文化,比如這裡有許多個性化的古城咖啡館,這是在其他城市看不到的。
古城咖啡館的類型也多種多樣,可以和美食搭配,也可以喝特調。
坐在古城裡喝一杯咖啡,哪怕無所事事,吹著風發發呆也是很好的體驗』 吳易蓉說。
談到大理旅遊與咖啡文化的結合,吳易蓉如數家珍:在喜洲古鎮,可以坐在麥田上喝咖啡,一眼望去是一片金黃。
在海東,又是另外一種感覺,那裡有很多咖啡露營地。
躺在折疊椅上,面朝洱海,遠望蒼山,手捧咖啡對著山海拍張照片,留下美好回憶。
到了周城,則有很多白族紮染主題的咖啡店。
『所以這些都是不同的體驗,來到大理,環洱海一圈,在不同的地方你可以體驗不同的咖啡文化。
在國內的其他城市,很難見到如此多元的咖啡文化,這些元素匯集在大理,是定義大理成為中國咖啡之城的一個前提條件。
如果我們沒有這麼多元的民族文化、休閑文化和時尚文化相交融的話,是無法打造咖啡之城的』
眼下,大理咖啡正逐步占領更多的國內市場,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在街角的一個個咖啡館裡,傳統文化與時尚生活融合的新成果正在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