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人的『歡迎光臨』帶著咖啡味。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沙特特約記者 蘇黃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近日,美國阿蘇林出版社推出新讀物《沙特咖啡:好客文化》,講述沙特人鐘情咖啡,喜用咖啡待客的悠久歷史。

書中深度展示了沙特人的咖啡文化,深受沙特政府文化部門的認可。

書的作者馬赫·阿爾·尼米爾說:『我從小就被教導如何為客人正確制作、倒一杯‘卡哈瓦’《咖啡在阿拉伯語中被稱作‘卡哈瓦’》。

後來我才意識到這些傳統與沙特甚至阿拉伯半島的歷史有著這麼深厚的淵源和聯系』

沙特人的『歡迎光臨』帶著咖啡味。

未進門先聞咖啡香

《環球時報》記者第一次應邀到一位沙特友人家做客的時候,還沒走進大門,就已經聞到了空氣中彌漫的咖啡香。

踏入客廳、落座不久,熱氣騰騰的咖啡便被端上了桌。

在裊裊香氣中,大家寒暄問候,相談甚歡。

在沙特阿拉伯,咖啡通常是用來招待客人的首選飲品,以咖啡饗客一直被視為主家好客的表現。

一位久居沙特的西方企業高管曾在旅行手記中寫道:『在沙特阿拉伯,‘歡迎光臨’這幾個字有一股咖啡味』

用於烹制、裝盛咖啡的容器被稱作『達拉』,這是一種帶把手的傳統阿拉伯壺具,而人們飲用咖啡的無把手小型口杯則叫作『芬賈安』。

沙特人飲用咖啡自有一套禮節,咖啡飲品或由主人親自奉上,或由共席者中年紀最小的人代勞。

不少時候咖啡是由家中年長者斟倒,因為長者『手穩』,與客人談笑風生的同時,不會將飲品倒灑。

第一杯一般會被奉予座席上最重要的賓客。

倒咖啡時,侍者需要左手持壺、右手遞杯,次序倒轉是失禮的表現。

此外,每杯咖啡最多隻可倒滿1/3——因為當地咖啡一般都是現場烹制,剛端上來時很燙,劑量小有助於快速降溫。

如若倒得太滿,則給人『趕緊喝完、趕緊離開』之感。

若喜歡,賓客可以一直續杯,如果要表達不必再續,可以通過輕搖杯子示意。

『越往北走,咖啡顏色越深』

在喝咖啡這件事上,阿拉伯人其實比歐美人要早。

史料記載,咖啡大約公元17世紀在歐洲開始流行,之後被英國殖民者帶到北美;而阿拉伯人早在13世紀就開始喝咖啡。

當時,阿拉伯人的宗教禮儀較多,敬神者靠喝咖啡熬過漫漫長夜。

在中東一些國家和地區,端上一壺咖啡既代表著慷慨好客,也能體現出主人『更懂人情世故』。

在某些特定社交場合,如簽訂契約、平息爭端時,咖啡的功能甚至趨近於美酒。

沙特人的咖啡有自己特殊的味道。

當地人通常飲用阿拉比卡咖啡豆烹煮的咖啡,這種小果咖啡豆原產自埃塞俄比亞和也門。

由於歐洲咖啡的烹制方法深受土耳其的影響,因此常有媒體將沙特咖啡與土耳其咖啡進行比較。

相較之下,沙特咖啡雖然相對清淡、色澤淺淡,但烹制方法與添加的香料格外講究。

煮咖啡時,沙特人往往要在咖啡壺裡加入丁香、肉桂、小茴香和藏紅花等香料,還有人喜歡加入砂糖、奶精甚至胡椒粉等調味,讓味道更加豐富。

為平衡咖啡帶來的苦味,沙特人在喝咖啡時往往喜歡配一些小甜點,如椰棗、巧克力。

不過,該國的咖啡文化也並非『全國統一』,每個地區的烹制習慣都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區域性差異可概括為:『越往北走,咖啡顏色越深』

中東的咖啡店40%在沙特

為促進旅遊業,沙特的咖啡行業近年來得到官方大力扶植。

在中東地區8800多家品牌咖啡店中,沙特的占比超過40%,行業規模堪稱中東最大,咖啡產品在中東的經濟復蘇中被本地媒體稱為『黑色黃金』。

沙特政府也在加大本土咖啡作物的種植:截至2021年底,該國約有600座咖啡農場、共計40萬棵咖啡樹,咖啡年產量約為800噸。

為了防止本土咖啡被同質化,沙特官方還格外註重保護咖啡品牌與文化傳承。

此前,該國文化部將2022年定為『沙特咖啡年』,大力宣傳本土咖啡的特色,將原料選品與制作流程規范化。

為增加辨識度,該國政府去年還將該國酒店、飯店菜單,以及各類商品目錄中的『阿拉伯咖啡』統一更名為『沙特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