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代表前往汕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參觀考察。
7月11日,日前由廣東省委、省政府臺辦和汕尾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廣東臺商助力粵東粵西粵北『融灣發展』活動在汕尾市舉辦。
活動組織與會臺商代表前往汕尾高新技術開發區、汕尾市城區晨洲蠔業產業園等實地考察當地投資環境,現場參觀粵臺農業合作試驗區農產品展。
活動現場簽約項目15個,合同意向金額超17億元。
多位臺商代表在現場向南都、N視頻記者講述了他們在粵投資發展的故事。
在汕尾從事農業20多年的臺商項明祥告訴南都記者,『心安便是故鄉,我同我所種植的果樹都將紮根在廣東汕尾的這片熱土上,我很自豪地說,我是廣東汕尾人』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宏欽也表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等優勢明顯,能為臺資企業持續深耕廣東提供有利條件。
廣闊機遇
將打造(汕尾)粵臺農業合作試驗區
『閩南話管生蠔叫‘蚵仔’,以蠔肉和豬大腸調味的面線叫蚵仔面線,是臺灣非常有名的小吃,但廣東人喜歡把蠔肉曬成蠔幹,煲湯燉粥,或精煉蠔油,烹菜入味』在日前舉辦的廣東臺商助力粵東粵西粵北『融灣發展』活動中,在粵臺商代表們受邀來到汕尾市城區晨洲蠔業產業園考察當地投資環境。
在提到生蠔的烹飪方法時,臺商代表們興致勃勃,和講解人員聊起了臺灣人對生蠔的喜愛。
南都記者了解到,臺商們此次參觀的晨洲村,是汕尾市城區『蠔情萬丈』鄉村振興示范帶上一顆亮眼『明珠』。
這個有300多年養蠔史、1000多位村民的村子,養殖『晨洲蠔』年產值可達5.78億元,一直是『廣東省特色產業名村』。
在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宏欽眼中,粵臺農業合作有著廣闊的空間和機遇,而此次臺商前往汕尾的參觀考察,就是幫助臺商了解粵東粵西粵北投資環境的絕佳契機。
他告訴南都記者,在廣東投資農業的臺資企業有1000多家,主要集中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
廣東省將要打造的(汕尾)粵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就是希望吸引更多臺資農業企業到汕尾來投資。
據了解,近年來為了促進臺資企業在汕尾更好、更快發展,推進汕臺經濟社會融合,汕尾市政府等有關部門推出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臺灣涉農企業、科研團隊等到汕尾發展種植、水產養殖、水產加工等種養示范推廣項目。
此外,汕尾市還打造廣東省(汕尾)粵臺農業合作試驗區,推進臺灣農業良種、先進技術及機械設備的引進、示范及創新推廣。
擴大汕臺農業人才交流培訓,推動兩岸農產品電子商務合作交流,完善汕臺農產品流通體系。
陳宏欽表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等優勢明顯,能為臺資企業增資擴產、持續深耕廣東提供有利條件。
他透露,他所在的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已有十餘家企業考慮往粵東粵西粵北投資發展,並正在積極考察調研,相信未來將有更多臺企在這裡投資落戶。
助力發展
後期將再爭取投資近30億元
走進汕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便被開發區內寬敞的道路、錯落有致的廠房、花艷樹綠環繞的環境吸引。
據了解,汕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2014年7月經廣東省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高新區,一直是汕尾融入『雙區』建設、承接灣區產業轉移的主平臺。
本次廣東臺商助力粵東粵西粵北『融灣發展』活動,特別邀請臺商前往汕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參觀,對口幫扶協作實地考察投資環境,增強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臺資發展內生動力,推動在粵臺企優化產業佈局和有序轉移。
在活動上,深圳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忠和向南都記者表示,汕尾市距離深圳中心區170公裡左右,距離深汕特別合作區50公裡,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外溢輻射第一圈層和深汕特別合作區前沿地帶,擁有豐富的土地儲備,為其承接廣州、深圳等地的外溢需求創造了機會。
陳忠和表示,『本次活動也加深了我們對汕尾投資環境的了解,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深圳已不再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次來到汕尾考察,能讓更多臺商了解更多符合他們需求的產業和資源』
據廣東省委、省政府臺辦消息,本次廣東臺商助力粵東粵西粵北『融灣發展』活動,現場簽約項目15個,合同意向金額超17億元。
佛山市齊合天地網絡科技公司董事長、臺灣圓山國際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孟翰是此次活動的項目簽約方之一,他的公司計劃在汕尾投資上億元的電源儲能產業。
楊孟翰告訴南都記者,本次簽約意向資金主要用於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後期將再爭取投資近30億元,用於購買設備等。
據了解,汕尾是廣東省乃至全國重要的電力能源生產基地,截至2020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約74萬千瓦,但單機架電力運營成本僅為發達城市的三分之二。
楊孟翰表示,後期他有意向將廠房建在汕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具體電價等信息還有待具體的協商洽談。
據悉,近年來,汕尾市出臺政策鼓勵臺資企業在汕尾投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企業並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運營中心、采購中心和物流中心等,相應享受稅收、投資等相關支持政策。
臺商投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檢測評定、示范應用體系建設,並參與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
『我相信汕尾地區是深圳、東莞、廣州的‘後花園’,要拓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潛能,就要不斷挖掘粵東粵西粵北的潛力,讓整個地區發揮更大的效益』楊孟翰說。
故事
63歲臺商代表項明祥從零開始投入農業領域:
臺灣豆變汕尾豆 打造完整產業鏈
『我從一個農業外行成為行家裡手,培育出了汕尾咖啡新品種,讓中國的咖啡不再隻是雲南或海南生產,咱們廣東汕尾也能種出精品咖啡』63歲的汕尾臺商代表、崴元佳果樹種養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明祥,用親身經歷講述了他在汕尾投資發展農業的故事。
隻身前往祖國大陸 投入農業生產領域
1992年,項明祥從家鄉臺灣新北市隻身前往深圳創業,學工藝美術出身的他乘著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春風,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將工藝品公司發展成為擁有3個工廠、3000多名員工的大企業。
回憶起當年『登陸』的經歷,項明祥仍然堅定地表示,『離開家鄉來到祖國大陸、求生存謀發展是我人生最重要選擇,也是最正確的選擇』。
1998年,受汕尾市有關部門的邀請,項明祥來到這座山海湖城參觀考察。
『汕尾跟臺灣氣候條件等方面的相似,讓我看到了兩座城市在農業領域廣闊的合作空間』然而,彼時的他對農業不甚了解,家人也都勸他說,『貿然投身農業,投入大、周期長、效益低,又辛苦』。
『我記得當時汕尾市海豐縣委書記找到我說,‘老項,人一輩子隻求做件大事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正是他的這句話讓我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結束工業生產,投入陌生的農業領域』項明祥說。
已種植十幾種水果 2017年起種植咖啡
1999年項明祥從種植橄欖做起,在汕尾這塊土地上開荒種地,探索摸爬。
前期由於缺乏經驗,他遇到過不少困難,光是2005年一年就曾損失超過3000萬元。
但在汕尾市有關部門技術、政策等支持下,他不斷積累農業種植經驗。
如今,汕尾崴元佳果樹種養有限公司近3000畝土地上,已經種植鳳梨、檸檬、芭樂等十幾種水果。
『最讓我驕傲的還是在汕尾培育出的咖啡新品種』提到咖啡培育過程,項明祥變得神采奕奕。
他告訴南都記者,他從2017年開始在汕尾種植咖啡,從臺灣引進當地的阿拉比卡咖啡母樹,經過改良培育,如今咖啡樹已經完全適應了汕尾的水土,從『臺灣豆』變成了『汕尾豆』。
咖啡培育成功後,項明祥開始打造從種植到加工成品的產業鏈,不但開始加工咖啡產品,還經營起一家咖啡店。
『祖國大陸咖啡市場潛力巨大。
我也希望未來有機會把‘汕尾咖啡’推向更遠的地方,獲得更多的認可』項明祥說,『心安便是故鄉,我同我所種植的果樹都將紮根在廣東汕尾的這片熱土上,我很自豪地說,我是廣東汕尾人』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楊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