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喝咖啡的過程更具安慰劑效應。

文/陳根

很多人對咖啡成癮,一定程度上源於咖啡可以為人們提振精神,提高運動和認知的表現和效率。

那麼,這些『立竿見影』的效用與咖啡有著怎樣的關聯性呢?咖啡帶來的清醒效果是咖啡因的作用,還是喝咖啡行為帶來的影響呢?

『當你更好地了解生物現象背後的機制時,就可能會為探索這一機制乃至該機制潛在的益處開辟新的道路』為了研究咖啡的『神效』,葡萄牙米尼奧大學的努諾·索薩教授團隊進行了相關的實驗。

首先,科學家們招募了一批實驗參與者,他們的特性是每天至少都會喝一杯咖啡。

同時,在研究實驗開始前的至少三個小時內,參與者不允許攝入含咖啡因的任何飲料或食物。

然後,科學家對參與實驗的人員進行兩次簡要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掃描:一次是在服用咖啡因或飲用一杯標準容量的咖啡《100 ml含有85 mg咖啡因的無糖咖啡》之後,一次是喝完咖啡的30分鐘之後。

而在fMRI掃描過程中,參與者則被要求放松自己,並放空自己的頭腦。

實驗結果顯示,無論是在喝咖啡還是直接攝入咖啡因之後,大腦默認模式網絡的連接性均有所減少,這表明二者都能使人有更清醒的狀態。

陳根:喝咖啡的過程更具安慰劑效應。

那麼,直接服用咖啡因和喝咖啡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區別呢?它們對人體狀態的影響,是否存在著神經生物學上的相關性?

對此,科學家們使用功能連接方法所得研究數據顯示:咖啡消費降低了後默認模式網絡《DMN》以及體感/運動網絡和前額葉皮層之間的連接。

在喝咖啡後,高級視覺和右執行控制網絡的節點中的連通性增加,這些腦部區域涉及工作記憶、認知控制和目標導向行為,而這些方面的提升在僅服用咖啡因的參與者身上並沒有發生;純粹的咖啡因攝入則隻復制了咖啡對後DMN的影響。

基於該實驗結果,當一個人不僅僅隻是想清醒過來,還要做好開工準備的話,就需要經歷喝咖啡的完整過程,才能有效地對外部刺激產生更敏銳的反應。

因為它的效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喝咖啡這一行為的影響而產生的,甚至包括喝掉咖啡帶來的心理預期。

這種預期在喝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中也可能產生同樣的效果。

該研究與心理和認知過程的關聯,是尚未經過直接檢驗的。

據索薩教授表示,包括參與者在咖啡因代謝方面可能存在的個體差異,都還需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