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雲調查 | 『寺廟咖啡』火了,年輕人喝的是什麼?

『您好,請問要‘中悲’、‘大悲’還是‘超大悲’?』

最近,各地都湧出了一大波『寺廟咖啡』。

杭州永福寺的『慈杯』,上海玉佛寺的『方壇』,臺州龍興寺的『見佛』,浙江普濟寺的『囍德』……當星巴克還在和瑞幸『卷生卷死』的時候,寺廟咖啡卻輕松突出重圍,讓年輕人踏破了門檻。

制作寺廟咖啡的是怎樣的人,年輕人又為何對寺廟咖啡如此青睞?

長江雲調查 | 『寺廟咖啡』火了,年輕人喝的是什麼?

做咖啡的人

辭職到寺廟賣咖啡
第一年險些倒閉

2019年底,32歲的邱建華到普陀山開第一家『囍德咖啡』時,附近小吃店、工藝品店的人,都在『賭』他們什麼時候倒閉。

那時,全國的寺廟周邊都沒幾家咖啡,邱建華是瞄準這個賽道最早的一批人。

『都覺得我們活不下去,普陀山房租這麼高,一瓶礦泉水都要賣10塊錢,誰會來喝咖啡呢?而且大家都覺得,來寺廟的普遍是中老年人,但我不這麼認為』邱建華發現,在普陀山的商業中心、酒店,都能看到不少一線品牌的車、穿著時尚的年輕人,『而且普陀山離杭州、上海都很近,如果有這一撥客人在,肯定對咖啡是有需求的,事實也證明,我們最早一批積累的客人都是上海的』

30多歲了,也該出去闖一闖了,抱著這樣的想法,邱建華果斷辭職,瞄準『寺廟咖啡』這個無人區,一下砸了80萬元,雖然提前謀劃了許多,但正如那些看笑話的人預判的一樣,現實給他一記重拳,從早八點守到晚八點,就是沒人進。

『剛開始一直無人問津,景區有很多客人,但就是不願意進來,我們端著咖啡出去吆喝,請人試喝,別人喝完就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光賣普通的咖啡是不行的』

邱建華的妻子突發奇想,既然開在寺廟附近,不妨中西結合,在面包上烤一個禪字,店員們又把這個創意延伸到咖啡的拉花上,還給吸管掛上寫滿祝福的小路牌,就連菜單上咖啡的名字,也從拿鐵、美式,改成了『禪初』『歡喜』,禪意咖啡的概念就此而生,如今席卷全國的『慈杯』『見佛』等寺廟咖啡,創意大多借鑒於此。

升級改造後別具特色的禪意咖啡,果然贏得了許多遊客前來打卡,就連年輕的寺廟師傅們,都時不時來點一杯素咖啡,聊一聊典故,還親手為小店畫下一幅充滿禪意的字畫,成了遊客最愛拍照的打卡點。

『山上的日子其實挺清苦的,沒什麼娛樂,但五湖四海的客人來到店裡,熱熱鬧鬧的,讓我們感覺自己離外面的世界沒有那麼遠,沒有與世隔絕』

但還沒高興多久,邱建華又遇上了更大的難關。

『疫情來了,1月22日開始封山,直到6月寺廟才開放,將近半年沒有收入』

半年沒有收入,但員工的工資還得照發。

如今已經是九華山分店店長的王夢龍老家在山西,當時因為沒地方住,直接住進了老板家裡,『住了大半個月,天天受他的咖啡熏陶,到最後那種咖啡豆我再也不想喝了』

那段苦中作樂的日子,如今談起來已經雲淡風輕,但王夢龍說,看著老板砸鍋賣鐵、咬牙堅持的樣子,他們這些小夥伴們沒有一刻想過離開。

『當時有一個合夥人撤資了,他為了撐下來,車也賣了,公積金都拿出來了,景區房租一年40萬元,他自己一分錢收入沒有,跑到酒店去兼職,還要給我們發錢,所以不論家裡再怎麼催,我都不想走』

而頂著全部壓力的邱建華,憋著一股勁,也從未想過放棄。

『不管怎樣我要撐到疫情結束,不然之前的投入就全部打水漂了,當時就想等過了這個坎,如果咖啡店的生意還是半溫不火,大不了我就再回酒店了』

就這樣撐了半年,邱建華終於等來了柳暗花明,等來了疫情結束後大批遊客的『報復性』消費,高峰期一天能賣出七八百杯,平常也能賣出三五百杯,更在之後的近4年裡,連開4家分店。

但在他飛速擴張的同時,各地都開始興起寺廟咖啡,這個賽道變得越發擁擠,光是普陀山就開了5家咖啡店,當初撤資的合夥人,一看行情好了,直接在『囍德』的對門開了家一模一樣的店。

『我們應對的手段一是做好產品,現在很多寺廟咖啡雖然包裝、營銷做得好,但味道不怎麼樣,我們從一開始就是做精品咖啡,對味道要求還是很高的。

其次就是不再局限於在寺廟附近開店,比如寧波鼓樓、嘉興烏鎮的古建築都在我們的考察范圍內,反正目標還是把品牌做大』

喝咖啡的人

年輕人到寺廟喝咖啡
喝的是情緒和氛圍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占比接近50%,小紅書上關於寺廟旅遊的筆記高達44萬篇,年輕人正在成為點燃寺廟旺盛香火的主力。

1993年出生的小熊今年去了全國寺廟最多的城市——福建泉州,一口氣逛了三個寺廟,但對她而言,寺廟隻是讓她感受當地文化、欣賞古建築的一個窗口而已。

『當地有100多個寺廟,我選了3個最有特色的,其中有一家全國唯一的海上寺廟,覺得漂亮就去了,逛的時候主要是欣賞那些美麗的建築,感受當地人虔誠的信仰,被當地的小朋友指導怎麼祈福,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體驗,和去博物館、別的名勝古跡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1994年出生的容止是個寺廟愛好者,經常會到各地的寺廟燒香祈福,拜一拜財神、求一求姻緣,圖的不過是一個心靈的慰藉。

『比如這周沒什麼事就去一下,這已經成了我釋放壓力的一種渠道,回來之後就感覺心裡有了一點寄托,我覺得年輕人用這麼平和的方式釋放壓力,還給景區創造了GDP,有什麼不好的?我們調節自己,是為了振作起來更好地生活』

當談起喜歡的寺廟、道觀的原因,幾位年輕人都提到了一個『靜』字。

1997年出生的王夢龍說,他每次下船一踏上普陀山的土地,心就會靜下來,『很特別的感覺,在山上是一種心情,出山以後又是另一種心情,要面對很多選擇,眼花繚亂』

這種靜,讓年輕人能抽出片刻放空自己,進行心靈的療愈。

『寺廟不像海邊,讓我吶喊、發泄,相反是讓我沉靜、收斂,把壓力暫時放到一邊,讓我情緒變得平和,經過這個緩沖之後,又能更冷靜地處理問題,至於祈福,隻是讓自己有所期待、有所寄托而已』1994年出生的小圓告訴長江雲新聞記者,前兩年去長春觀時,冬日裡陽光正好,從大殿出來,看見一個道長正在看手機,一隻貓靠在他腳邊睡覺,陽光灑在小貓身上,半明半暗,畫面絕美。

《小圓在絕美畫面刺激下瘋狂擼貓後拍的照》

『這畫面我能記一輩子,那是一隻很普通的小貓,但在那個氛圍裡它就是一隻‘得道高喵’,太治愈了』

為了療愈心靈、舒緩壓力來到寺廟的他們,在面對寺廟咖啡的禪字拉花、福簽、盲盒等新奇的巧思時,很容易就被勾起了消費欲。

2000年出生的津津就特別吃這一套,『之前有家店和雞鳴寺聯動做活動,買飲料送福袋,還有一張明信片,上面畫著雞鳴寺的4隻網紅貓,只要你逛寺廟的時候能拍到四隻貓,回來店家就再送一個鑰匙扣,就很好玩啊,我拜完佛就去找貓,花了2個小時就全部拍到了』

《津津在雞鳴寺拍下的網紅貓》

小圓甚至覺得,一杯咖啡,讓她回到了塵世間。

『上山肯定要喝水,但喝咖啡感覺又不一樣,身處山中與世隔絕,一杯咖啡把我又拉回了塵世,這種碰撞的感覺很妙』

相較這種氛圍感所賦予的情緒價值,咖啡的味道對於許多顧客反而沒那麼重要了。

『好喝當然更好,但是來喝寺廟咖啡的,肯定不是光沖著味道來的。

那一刻,大都會拍照,記錄在照片裡的安靜與平和,會在瑣碎的日常中,持續散發著香氣……』

長江雲新聞記者 宋歌 美編 邱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