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或能預防癡呆症發生;肥胖讓腫瘤更致命 | 一周論文導讀。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喝咖啡或能預防癡呆症發生

咖啡是一種極受歡迎的飲料,無論是喜愛還是為了提神,許多人幾乎每天都需要喝上一杯咖啡。

最近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研究顯示,喝咖啡對阿爾茨海默病《A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具有保護作用,尤其是阻止Tau蛋白形成聚集體。

喝咖啡或能預防癡呆症發生;肥胖讓腫瘤更致命 | 一周論文導讀。

圖片來源:123RF

Tau蛋白是AD的生物標志物之一,同時其形成的纏結也是促使疾病進展的關鍵因素。

研究從濃縮咖啡中重點提取了咖啡因,可可堿等物質進行測試,這些分子一起與縮短形式的Tau蛋白共同培養40小時。

根據研究觀察,咖啡中的分子可以阻止Tau蛋白聚集形成更大的病理性纏結。

經過咖啡提取物處理後的Tau蛋白在與細胞培養後,不會對細胞生長造成損傷

研究指出,盡管過去一些數據顯示咖啡因以及其他生物堿對β-淀粉蛋白作用有限,但咖啡的生物活性分子可能可以從Tau蛋白方面保護大腦免受癡呆症的侵襲。

DOI:10.1021/acs.jafc.3c01072

較高體溫能幫助抵禦病毒感染

一些臨床研究數據顯示,老年人的平均體溫比年輕人要更低,同時老年人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則會更弱,兩種現象是否存在聯系呢?

最近,《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其中的秘密,高的體溫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生理行為,從而幫助個體獲得更強的抗病毒能力

實驗中,研究者先將小鼠置於4℃《寒冷》、22℃《常溫》和36℃《高溫》的環境下,然後在一周後用流感病毒感染了這些小鼠。

結果暴露在寒冷狀態下的小鼠大多都死亡了,而在高溫生活的小鼠不僅存活,並且還能抵抗高劑量的病毒感染。

作者發現,處於高溫環境中的小鼠體溫也會偏高,這會促使腸道微生物的脫氧膽酸信號通路被激活,從而使它們分泌更多的膽汁酸。

這些變化可以影響免疫反應,阻止病毒的復制,減輕中性粒細胞依賴性的組織損傷,讓小鼠更容易從感染中存活。

DOI:10.1038/s41467-023-39569-0

肥胖讓卵巢癌更致命

卵巢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的女性癌症。

這種疾病通常在發展到晚期時才出現顯著症狀,五年生存率不到三分之一,常被稱為『婦癌之王』。

根據一項新研究的發現,肥胖可能是使卵巢癌特別致命的一個關鍵因素,不僅影響卵巢癌的進展,也影響對癌症治療的反應

圖片來源:123RF

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卵巢癌患者的腫瘤組織,發現在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的患者中,腫瘤周圍的免疫細胞不同於BMI較低的患者,尤其是腫瘤相關巨噬細胞。

此外,肥胖患者的惡性腫瘤被更堅硬的纖維化組織包圍,因此更容易使化療失效。

在喂食高脂肪飲食的卵巢癌模型小鼠中,這些發現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實驗與臨床癌症研究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DOI:10.1073/pnas.2221413120

研究揭開人類骨骼的遺傳密碼

人類在演化中獲得了雙足行走的特性,騰出的雙手推動了人類學會使用工具,並促進認知發展。

而人類的骨骼比例,是實現上述轉變的基礎:我們相比於腿部較短的手臂、較窄的身體與骨盆,以及垂直方向的脊柱,共同確保了穩定的直立姿勢,以及雙足直立行走的能力。

現在,一項發表於《科學》的研究利用英國Biobank超過3萬人的全身X射線圖像數據以及相關基因組數據,闡明了人類獨特骨骼比例的遺傳基礎。

基於以上數據,研究者確定了145個與骨骼比例相關的獨立基因位點。

他們從中發現,肢體比例與身體寬度的比例並不相關,而髖關節、腿部相關骨骼的比例與關節炎之間存在相關性,說明這些關節的比例可能在肌肉骨骼疾病的風險因素中發揮作用

由此,這一發現為人類骨骼形態的演化及其在肌肉骨骼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並且證實了Biobank的成像數據對於理解人類疾病與正常生理變化的作用。

DOI: 10.1126/science.adf8009

能促進細胞健康的全新蛋白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但在壓力條件下,線粒體DNA可能受損,進而促進細胞衰老。

在一項發表於Nature Cell Biology的研究中,昆士蘭大學Steven Zuryn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名為ATSF-1的蛋白控制著線粒體產生與受損線粒體修復之間的平衡。

在遭受壓力時,ATSF-1會優先修復受損線粒體,促進細胞的健康。

▲研究使用的秀麗隱桿線蟲《圖片來源:Steven Zuryn and Michael Dai》

作者利用秀麗隱桿線蟲《C. elegans》模型開展了進一步研究,他們增強了ATSF-1的功能,發現此時線蟲的壽命雖然沒有得到延長,但它們的健康狀態更佳,也就是實現了健康衰老。

線粒體功能障礙同樣與帕金森病等多種人類疾病相關,由於ATSF-1同樣存在於人類細胞中,因此研究團隊指出,這一發現或許能幫助人們開發新的幹預措施,延緩老齡化過程中的組織、器官功能衰老,提升生活質量。

DOI: 10.1038/s41556-023-01192-y

正念冥想、親近自然真能提高幸福感嗎

在網絡媒體、暢銷的『心靈雞湯』書籍中,有5種方法常被推薦用來提高幸福感:表達感恩、增強社交、積極鍛煉、正念或冥想,以及親近自然。

但這些方法背後,真的有足夠可靠的科學研究作為支持證據嗎?

《自然-人類行為》本周發表的一篇系統性綜述,回顧分析了已發表的500多項研究,發現科學證據並不充分,有必要重新考慮提升幸福感策略的有效性。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心理學家指出,過去十年,心理學研究領域的高質量科學證據標準發生了改變,過去常用的研究實踐《如選擇性報告或排除某些參與者》可能增加結果中的假陽性。

為了改善研究的統計學功效,現在許多心理學家會預註冊他們的研究,事先提交具體方法和分析決定,增加研究樣本量。

而有關上述五種幸福感提升策略的實驗中,綜述作者發現僅57項研究經過預註冊或實驗功效良好,在健康個體身上測試了相關策略對主觀幸福感的效果,近95%研究缺乏充足的統計功效來檢測出可見的獲益

因此,需要更具功效的預註冊研究來檢驗這些策略。

DOI: 10.1038/s41562-023-01651-4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

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註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

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

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

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