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星巴克,瑞幸靠的不是咖啡。

打敗星巴克,瑞幸靠的不是咖啡。

從財務造假的醜聞自己翻身爬起後,瑞幸用它在商業上的創新和效率,正在一點點洗刷破壞過商業規則的污點。

全文共 3341 字,閱讀大約需要 8 分鐘

作者 | 賈陽

這一天的到來,並不讓人意外。

瑞幸咖啡的營收正式超過了星巴克中國的營收。

在接連發佈的最新一季財報中,瑞幸咖啡的營收《4-6月》同比漲88.0%至62.014億元人民幣,而星巴克中國在截止7月2日的財季收入為8.22億美元《約為59.6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51%。

財報統計區間有幾天的差異,但整體極為接近。

如果你有關注咖啡行業的消息,去年一季度開始,星巴克因疫情因素營收大跌,而瑞幸的店面分佈更均衡,營收逆勢大漲,兩條曲線已經開始靠近。

在今年第二季度,疫情因素退潮,完全充分的競爭下,低價且sku豐富的瑞幸跑贏了咖啡界的老大哥。

價格戰沒有侵蝕瑞幸的利潤,反而成為一大營銷杠桿,幫助瑞幸獲得了大超預期的營收和利潤。

阻止瑞幸增長的最大障礙,是它自己的開店速度。

此時回顧瑞幸、連咖啡用互聯網打法開始撬動星巴克市場,中國的咖啡行業發生了劇烈的膨脹和顛覆,第三空間的至上法則被打破了,精品咖啡浪潮的消費升級方向式微了,『更便捷攝取咖啡因』的邏輯也被修訂了。

咖啡因+小甜水,成為了中國咖啡市場的主流邏輯。

而瑞幸是這一風潮的推動者,也是把這一點做得最極致的咖啡公司。

從財務造假的醜聞中自己翻身爬起來之後,瑞幸用它在商業上的創新和效率,正在一點點洗刷破壞過商業規則的污點。

恢復元氣的 VS 高歌猛進的

相較於去年同期的窘境——營收大跌40%,星巴克本季度在中國市場已經大大恢復了元氣。

星巴克國際部分的營業利潤率從上年的8.5%上升至19.0%,其中中國市場的恢復效率是最重要原因。

據星巴克財報,本季度在中國的收入達到8.219億美元,同比增長51%,去除匯率變動影響同比增長60%,同店銷售額增長46%,同店交易量增長48%。

新增門店數237家,超過前兩個季度的總和,中國門店數達到6480家。

同時星巴克還在下沉,據極海品牌監測數據,星巴克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量由2019年的491家增至2023年的881家,占比至13.7%。

不過,這離瑞幸28.6%的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去年星巴克的創始人重新回歸以來,針對中國市場的策略最核心的有兩點——大力開店,以及拋棄『第三空間』執念大力發展全渠道業務,包括專星送、啡快和電商等等。

這些策略確實幫助星巴克在中國收復了失地。

但瑞幸的速度更快。

開店更快。

今年第二季度,瑞幸成為中國市場上第一個突破萬店的連鎖咖啡品牌,Q2新增門店1485家,環比增長15.9%,門店總數達10836家。

甚至另一個關鍵指標營業利潤率,瑞幸也超過了星巴克。

瑞幸Q2歸母凈利潤為9.99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15億元,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營業利潤率達到18.9%,創歷史新高。

瑞幸自營門店的門店層面利潤率更是達到了29.1%。

而星巴克GAAP營業利潤率是17.3%《去年同期為15.9%》。

在向員工做出了工資福利提高、技能培養的承諾後,星巴克的利潤率因此抵消了一部分。

瑞幸的商業邏輯開始形成了一個飛輪,持續推測品-打爆款,用更低廉的定價持續吸引用戶,在員工門店成本相對固定的情況下,保持單店的銷售額持續增長。

用周轉效率的提升,獲得更高的單店利潤。

據瑞幸財報,Q2其自營店同店銷售增速仍高達20.8%,雖然較去年同期的41.2%增速有所下降,但顯然還沒有觸達『擴店-單店效率下降』的轉折點。

自營同店銷售增速在2022年Q4觸底後,重新恢復高速

而達成這一驚人增速的同時,瑞幸是處於9.9元價格戰之中的。

價格戰反而幫了瑞幸的大忙

在瑞幸創始人陸正耀創辦的庫迪咖啡發起了所有產品9.9元的價格戰之後,咖啡連鎖們陸續跟進。

4月,瑞幸咖啡開啟店慶活動,每周推出價格為9.9元的咖啡單品;到了6月,瑞幸宣佈,每位用戶每周可領取1張9.9元的咖啡券。

瑞幸為價格戰投入的彈藥在加碼。

事實上,在最初的補貼大法跟隨著財務造假的案底逐漸成為歷史後,瑞幸開始走產品導向的路線,生椰拿鐵等爆款依次接替,瑞幸的杯均價格在2022年已經漲到了15.55元《含配送費》。

而正是爆款產品+提價跑通之後,瑞幸開始擺脫虧損的局面,營業利潤在2022年由負轉正。

利潤飛輪開始轉動,Q2凈利潤10.622億元,創下公司最好的單季度利潤表現,大超市場預期。

重新降價,瑞幸的利潤是否會再度被打薄?

Q2的財報數據似乎給了一個相反的證明。

門店數從去年同期的7195,增長到最新季的10836,門店擴張了50.6%。

相應的,Q2銷售和營銷費用3.036億,較2022年同期的1.29億增135%,成為增幅最大的成本板塊;整體總營運開支為50.286億元,也大幅增長了64.5%。

但收入增速更快,同比增長88.0%,達到62.014億元人民幣。

在參與價格戰的同時,瑞幸的運營利潤率在2022年底觸底後,反而持續增加,在Q2打到18.9%,從創歷史新高。

也就是說,瑞幸的9.9價格戰,沒有帶來太大的成本負擔,一定程度上撬動了更高的營收和利潤。

圖表來自瑞幸公告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此前對媒體介紹,按照日均400杯的杯量測算,一杯咖啡的原材料《豆子、糖漿、牛奶等》成本在5.5元,房租的成本分攤約1.25元一杯,人工成本2元左右,再加上兩角錢左右的水電雜費。

規模化效應之下,單杯的成本應該在9元以下。

平安證券根據庫迪的招商數據測算,其咖啡的單杯成本是每杯9.55元。

如果將這一成本對應過來,那麼規模更大、運營效率已經打磨更成熟的瑞幸,單杯成本不會比這更高。

9.9的促銷力度不算太狠,也不至於帶來太大的成本負擔。

這也讓瑞幸CEO郭瑾一有底氣決定,將9.9元促銷活動延長至少2年。

如此看來,價格戰對於瑞幸來說,反而是一次擴大影響力的營銷發力點。

飲品內卷的時代,9.9的入門價,讓瑞幸仍能夠占據便宜的心智,還能為新品的導流,醞釀爆款。

瑞幸推出一周可領一次9.9元優惠券活動以來,首周就售出3900萬杯,首月會員數突破5000萬。

6月付費用戶數突破5000萬,創下新高。

二季度平均付費用戶達4310萬,同比大增107.9%。

瑞幸模式當下的最大杠桿:觸達用戶就是一切

瑞幸在季度財報中不斷提到『規模優勢』。

『由於銷售產品數量增加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自營店的營業利潤率本季度達到29.1%,

而2022年第二季度為28.4%』

『由於規模效益,G&A費用占收入的比例從去年第二季度的10.4%下降至今年第二季度的6.9%』

圖片來自瑞幸公告

規模優勢讓瑞幸面對價格戰時,比小規模的品牌更加從容。

郭謹一此前在大鉦資本年度投資者大會上的表態,『瑞幸在維持合理利潤率的同時,能夠達到有競爭力的價格和杯量,其他品牌很難從這兩方面同時與我們競爭』

在去年清理完造假後續的主要賠償事宜,業績開始由虧轉盈後,瑞幸的商業模式開始走向自我強化。

狙擊瑞幸的空頭雪湖資本去年底『黑轉粉』,重新發佈了一份報告,將瑞幸的這一戰略總結為:開創了『飲料咖啡』這一品類,極大擴展了市場天花板。

而在雪湖資本看來,瑞幸規模效應已經構成了壁壘,具體而言又分三點:

1、產品上新快:瑞幸產品的豐富度是星巴克的1.7倍,是幸運咖的2.4倍,是MANNER的3倍。

2、品牌建設和數字化優勢。

3、低線城市和供應鏈的先發優勢:低線城市門店是星巴克的2倍,選的都是頂級供應商。

瑞幸已經是一個經營效率相當高的利潤機器,同時利用線下和線上渠道觸達用戶,持續地提供相對低客單價的、標準化的、口感大眾化的飲料咖啡。

在茶飲連鎖品牌紛紛跨界咖啡,而資本支持的咖啡連鎖正在競相開店的大背景下,產品的差異化越來越小,你有椰汁我也有,你有品質咖啡豆我也去搶購。

在20社看來,咖啡賽道的競爭局面越來越像黃金連鎖——產品之間差異化不足,誰能開更多的店面,觸達更多的用戶,誰就能占領市場。

瑞幸當下的策略重點亦是如此。

當產品力、價格力比較均衡的時候,比拼的就是對客戶的觸達了。

瑞幸今年以來最大的兩個舉措,一是低價促銷,另一個就是用盡方法快速拓店。

在2022年12月重新開放下沉市場的加盟後,瑞幸今年5月底又宣佈開放『帶店加盟』模式。

在高線城市保持自營的同時,瑞幸的加盟直指下沉市場。

據郭謹一在開啟加盟時的表述,『低線城市的咖啡市場處於起步階段且城市較分散,選址和管理難度相對更高。

通過合作方在本地的優勢,配合智能化遠程監控手段,能夠快速占領下沉市場,同時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與競爭對手搶時間,搶點位,是瑞幸的長處《有數字化積累指導選址,提高成功率》,也是瑞幸當下增長的著力點。

跑馬圈地什麼時候會失效呢?

至少目前還沒看到拐點,去除疫情因素後,開店密度增加,並沒有導致單店銷售增長下降。

今年Q1瑞幸自營同店銷售額再次向上,增速28.6%,Q2增速仍維持在20.8%的高位。

對瑞幸而言,這無疑是一個繼續進攻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