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咖啡,為什麼熱門又邪門?

新中式咖啡,為什麼熱門又邪門?

文/王謙頤

編輯/杜都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咖啡的畫風越來越抽象了。

貴州人喝茅臺拿鐵,四川人品辣椒咖啡。

老兒百兒京兒人兒,已經推出了豆汁冰美式;

那這杯老陳醋美式,就和山西人共飲了。

長沙不僅有茶顏悅色,還有臭豆腐拿鐵。

看起來很像炸組家人的靈機一動的,吃起來『臭豆腐『酸奶冰激凌味……這很難評。

還有人壯著膽子嘗試了一下章魚拿鐵,雖說san值狂掉,克意滿滿,但口感意外地很彈牙,『就像拿鐵加了珍珠』

大概有了先例,生蠔愛好者聞訊連夜趕制生蠔拿鐵,咖妃,你在中國的生活真的『蠔苦』……

= 小紅書@咖啡鍋爐工

反正都是豆子水,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的咖啡,已經褪去了高端形象,變成了一種『洋豆漿』。

畢竟魯迅曾經說過:『一見到咖妃,立刻想到加椰奶,立刻想到加碧螺春,立刻想到八寶粥。

中國人的想像在這一層,竟如此躍進』

不能加椰果的咖啡不是好奶茶

除了奇葩口味整活以外,今年的咖啡,愈發好喝,口味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中式了。

最火的『自制橙C美式』已經出爐,『NFC橙汁加咖啡液,可以完美復刻橙C美式』已經像接頭暗號一樣悄然傳開。

與之相比,庫迪的柚見氣泡冰萃口味顯然更大眾化。

氣泡和冰塊為40度高溫下的打工人一次性提供了兩件最寶貴的東西——清涼和清醒。

就在春天,咖啡屆網紅還是周銷447萬杯的碧螺知春拿鐵。

雖然夏天一到很快被拋棄了,但好在品牌們都已經學到了『茶咖』的精髓。

茶顏悅色推出『鴛央咖啡』品牌,喊出口號『西學東漸,咖啡中式』,桂花烏龍、梔子毛峰、茉莉花茶統統往往裡擱,毫無心理負擔。

= 小紅書@桿大王

美國的星巴克、加拿大的Tims、英國的Costa,紛紛開始『中式亂燉』。

從西瓜抓馬、青梅氣泡,到暴打檸檬,哪怕是隔壁的芭樂佛手柑,也能統統借來一用。

意大利人看到披薩上加鳳梨,已經很崩潰了,沒想到中國人往披薩上加小龍蝦和麻婆豆腐。

咖啡原教旨主義者鄙視星巴克,喝濃縮一口悶,連牛奶都不加,而中國人竟然往咖啡裡加橙汁和葡萄果肉。

遙想1999年,星巴克剛進入中國,在北京首都機場開設了第一家店。

那時候的大陸咖啡市場,星巴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兼賣煲仔飯的臺灣品牌上島咖啡。

星巴克是星爸爸,被看不上的則是瑞幸——

2017年,瑞幸咖啡靠燒錢補貼起家,因為『中國幾千年來是喝茶的文明』被大家輕視,網友吐槽『瑞幸味道像刷鍋水』

那時候的瑞幸和星巴克,都停留在『意式+水=美式,意式+牛奶=拿鐵』的老路子上,唯一區別是你喝星巴克好意思發朋友圈。

然而到2023年的今天,上島咖啡已經像個歷史產物,而瑞幸已打敗星巴克成為中國第一大連鎖咖啡品牌。

很多網友說『是生椰拿鐵救了瑞幸』,這個一經上市便讓椰子脫銷,讓咖啡和椰樹牌椰汁搶椰農,環繞地球多少多少圈的咖啡混搭,算得上是中式咖啡狂飆路上的轉折點。

所以,既強調高端定位,又『希望建立一個與中國顧客高度關聯品牌』的星巴克緊隨其後。

上新了幾款冰萃濃縮,新口味可選柑橘、番茄或啤酒。

表示要『打破搭配框架,重塑咖啡想象』。

是挺重塑的,畢竟星巴克官網的美國菜單,撒一把澳洲堅果已是極限了……

總的來說,日常喝奶咖,春天喝茶咖,夏天喝果咖。

如果說之前是咖啡奶茶化,現在,大家已經走在了咖啡果茶化的路上。

用舌頭投票的中國人,正在玩一種很新的咖啡。

咖啡店的中國式運營

很多人已經發現了,現在的咖啡從裡到外,都越來越『中國化』了。

如果說勾兌中國傳統口味、加茶、加水果隻是口味變化。

那現在,大多數的咖啡店都在用一種更適合中國360個月大寶寶體質的方式,在生產咖啡。

曾幾何時,咖啡店和花店、書店一樣,是小資生活的代名詞,骨子裡就帶著『慢』字。

上午起床,圍起棕色圍裙,練習咖啡拉花,店裡的客人不是在低聲對談,就是在拿紙質書品讀。

一杯咖啡,歲月靜好。

而今天,瑞幸庫迪們,已經徹底顛覆了這一切,主打一個『快』字。

咖啡店裡裝有監控,一切摸魚發呆無所遁形;

系統已能夠計算出制作每一杯咖啡的平均時間,然後對於無法在兩三分鐘內完成的咖啡師,會予以超時警告;

系統還能夠監測咖啡出杯量、各個配方的定量添加是否到位,能夠通過監控檢查員工洗手是否達到30秒;

小小店面就裝有三個攝像頭,位於操作臺、客區和倉庫,以方便經理的每周抽查,客人也可以在點單頁面看到咖啡的制作情況。

瑞幸店裡不收現金,也沒有收銀臺,隻支持掃碼點單,在需要和朋友坐下來吃飯的場合。

看似這種『中式點單』莫名其妙,值得吐槽,但實則非常巧妙。

早8打工人,上了地鐵就能決定自己今晨『瑞』哪杯。

爆單的瑞幸員工也不需要因服務客人分神,更能一門心思地做好沒有感情的按鍵機器。

= 瑞幸爆單,小紅書@喵喵

業內人士稱,瑞幸的成功靠的不是價格,更不是味道,而是一整套成功的『互聯網咖啡』系統。

於是瑞幸僅用5年時間,就開出1萬家門店;庫迪僅用7個月就突破 2500 家門店,平均每天開12家新店——

要知道蜜雪冰城從創立開始再到突破1萬家,可是花了整整23年的時間。

而至於星巴克,曾在去年立下『2025願景』,稱未來三年內要新開3000家門店,在上一個季度中卻僅新增153家門店。

畢竟在它一杯美式還在30左右的時候,其他人已經摸透了中國式咖啡的命門,就是價格接地氣。

卷,一起卷。

5月,瑞幸咖啡前董事長陸正耀,在庫迪咖啡打響了今夏低價咖啡大戰的第一槍,9塊9,一線城市白領一天的通勤費用,能夠買一杯潘帕斯藍生酪茉莉拿鐵。

很快,6月5日,瑞幸見狀也推出9.9店慶活動,一周隻能喝一次,但8月1日,拿到了二季度財報的瑞幸表示,『決定此次活動將至少持續兩年』

即使Tims的CFO早就說瑞幸和庫迪賣的太便宜,應該在15塊左右,因為『如果咖啡的定價在10元左右,消費者會覺得你不專業或品質不高』。

但是如今Tims的咖啡配貝果套餐,也悄悄降到了20塊錢,相當於一頓普通的外賣,洋豆漿搭配洋油條。

畢竟,還有5塊錢一杯美式的幸運咖呢,它的大門為所有人敞開。

喝一種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咖啡

據『有意思報告』的調查,咖啡黨甚至有超過奶茶黨的趨勢了:

有41.52%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自己喝喜茶、奈雪的頻率降低了,而近2/3受訪者表示,近一年來自己更多地喝咖啡,理由是便宜和感覺更健康。

也許很多年後,我們對中國咖啡市場的拓荒、發展與繁榮才會擁有全局視角,但縱觀全球各國咖啡消費,有一個事實是很明顯的:

因為咖啡因的成癮性,一個國家的普通消費者,總會因為接觸咖啡,變得越來越愛喝咖啡。

咖啡不像脆皮五花肉、阿芮烤雞爪等網紅食品,在一個季度成為潮流風向後很快銷聲匿跡。

就像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Coco等奶茶品牌的產品,大體上分為奶茶和果茶一樣,咖啡也將逐漸分為奶咖和果咖。

也許等入了冬,連鎖咖啡品牌還會推出紅糖薏仁拿鐵、生薑可樂咖啡。

各地的獨立咖啡廳,會根據地域差異推出特色產品,畢竟北京已經有老北京豆汁兒咖啡了,期待廣州新出涼茶鴛鴦拿鐵。

無論如何,咖啡滿足了中國人的多重生理和心理需求。

對糖有本能喜愛的,中式咖啡花樣翻新的小甜水滿足你;對夏季消暑有需求的,瑞幸永不融化的冰塊又讓人安穩。

與純茶被老大爺的保溫杯牢牢占據心智的茶飲不同,『純咖』成為了年輕人從普通打工人晉級為精英打工人的社會象征。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裹著黑羽絨服在暴雪中趕路的韓國人手中拿著的大杯冰美式。

內卷的東亞,同一杯冰美式,真是環球同此涼熱。

所以,與其說是咖啡文化不遠萬裡來找中國人,不如說是勤勞的中國人,找到了咖啡因這一續命稻草。

不是喝不喝的問題,而是不得不喝的問題。

與其在意咖啡文化,不如在意晚上9點加班靠什麼續命、大小休的打工人如何調節心情、以及吃了太多碳水的下午怎麼掃除困倦。

或許,我們正在創造的不是『中式咖啡文化』,而是『中式咖啡因文化』。

畢竟絕大多數人的咖啡啟蒙,還真不是星巴克、上島咖啡,而是高中下午第一節課上,同桌遞來的一條雀巢三合一速溶。

而至於品鑒咖啡豆的好壞,交給周內不上班、坐在東四環獨立咖啡廳裡、聊著S級項目談笑風生的影視圈逮勞吧。